研究院概況
大連大學藝術研究院以博士為研究主體,逐漸形成一支高學歷、高職稱的藝術學學科的研究隊伍,努力形成群體優勢,現有博士4人,碩士3人,工作人員1人。該院研究人員共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16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課題2項,國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基金課題1項,國家九五、十五課題6項,省級課題7項。省部級以上優秀論文獎12項,全國美展獎5項。現擁有文藝學碩士點,2007年正式招生。
現任院長李倍雷博士,教授,文藝學碩士生導師,兼西北工業大學人文經法學院 藝術研究中心藝術學碩士生導師,先後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東南大學藝術學系,主要從事油畫藝術創作、藝術史、民間藝術、藝術考古等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景明博士、教授先後畢業於西北大學考古系、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從事民族藝術、民族文化、藝術考古等研究。目前在編人員9人,研究人員8人,百分之九十為博士或博士在讀,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1人,辦公人員1人。研究人員都具有高學歷,學術背景廣闊,組成了一支藝術學科研究學術水平較高的科研隊伍。 藝術研究院按研究方向設立了三個研究中心:一、“藝術史研究中心”,譚述樂博士為研究中心主任。二、“民族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張景明博士為研究中心主任(兼)。三、“藝術創作與實踐研究中心”,李倍雷博士兼任研究中心主任。
藝術研究院系大連大學二級機構,直屬學校領導,是綜合性大學的藝術學學科的研究與教學並重的單位,藝術研究院在藝術學學科的研究基礎上,尤其注重民族藝術的研究,加強東北地區的民族藝術文化的挖掘,力圖對藝術文化的開發與運用,形成有效的文化產業,正在籌備東北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陳列館。藝術研究院還聘請了全國藝術學學科的主要創始人、著名藝術學家、民藝學家、工藝美術設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藝術學學科召集人、東南大學藝術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道一先生為該院客座教授,以及聘請國務院藝術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著名書法家、金石學家、藝術學家、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黃惇先生,國務院藝術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著名美學家、東南大學藝術傳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凌繼堯先生,國務院藝術學學科評議組成員、當代學人、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星先生為客座教授。還邀請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國務院民族學學科組組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楊聖敏先生,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萬邦先生,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麻國慶先生,吉林大學考古學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立新先生,中國著名書畫鑑定家、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單國強先生等為該院的客座教授,來加強民族藝術、書畫鑑定研究方向的勢力。藝術研究院從2007年開始招收文藝學碩士研究生。目前在本院就讀研究生1人,研究生髮表學術論文9篇。
研究方向
1.藝術史研究:進行中外藝術史的比較研究和藝術史學史的研究,通過比較強加對中外藝術的認識,深刻地認同與重構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挖掘中國傳統藝術文化資源,加強國民的藝術素質教育,為當今構建和諧社會尋找文化理論的支持。
2.比較藝術學:提出比較藝術學作為一個學科的建構。從比較藝術學學科下屬的“比較美術學”、“比較設計學”、“比較音樂學”、“比較電影學”、“比較戲曲學”、“比較影視學”、“比較文學”、“比較詩學”、“比較舞蹈學”等比較學科中,把長期游離在比較藝術學之外的“比較文學”和“比較詩學”納入了這個體系研究中,使比較藝術學學科更加完整,也從學理上和學科上使這兩附屬比較學科有了歸屬。比較藝術學學科的構想與建立由李倍雷院長提出,並申報了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該項目獲得200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立項:“比較藝術學體系研究”(09BA011)。由此展開並奠定了我國比較藝術學學科建立的基礎。
3.民族藝術與文化:集民族學、藝術學、考古學等為一體的綜合學科,加強繁榮我國東北民族藝術和繼承民族傳統文化建設。邊沿交叉學科的研究是當今社會科學發展的趨勢,也使研究更為成熟與深刻,為“大大連”文化建設提供智力上的支持和理論指導。
4.藝術創作與實踐:以油畫、中國畫為主要創作手段,探索研究與建立不同的繪畫風格與繪畫語言,強調藝術語言的多樣性與創新性,為社會創造出優秀的藝術精品並服務於社會。
學術成果
藝術研究院出版有專著《中國山水畫與歐洲風景畫比較研究》,系統地研究中西美術的異同,提出了山水畫為“視覺心像”與風景畫為“視覺視像”的結論。專著《
中國北方草原古代金銀器》,系統研究了北方草原地區諸民族金銀器的考古發現、分類、造型藝術、文化交流等,並探討了北方遊牧民族工藝文化的內涵。專著《石濤畫學與海德格爾藝術哲學研究》,將石濤的畫學與海德格爾的藝術哲學進行了比較研究,進一步探討了中西藝術本體論的異同。編著有《中國美術史》高等院校教材,以民間美術、宮廷美術、宗教美術和文人美術四個部分為體例,撰寫了中國美術史。本院從2001年建院以來共出版專著5部,畫冊1部,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即將出版《西方美術史》、《金銀器與草原絲綢之路》、《中國北方遊牧民族飲食文化研究》、《王石谷畫風鑑定》、《中國傳統繪畫思想表現的再認識》等學術著作。
2001年10月,藝術研究院在大連成功地舉辦了“首屆全國美術學博士生論壇”;2003年5月,賴登雲講師參加了澳大利亞舉辦的“第十屆國際藏書票”學術交流活動;2005年4月至6月,邀請了國務院學術委員會藝術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與成員共4名,來大連大學作學術交流活動;2005年12月,李倍雷院長參加由中國美協、江蘇省宣傳部、文化廳舉辦的“首屆金陵百家中國畫高層論壇”學術活動;張景明博士2001年以來參加了中國古都年會論壇、中國酒文化高層論壇、草原文化研討會。譚述樂博士參加故宮博物院的書畫鑑定等活動。
目前藝術研究院共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藝術學項目3項,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5項,遼寧省社科聯項目12項,大連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項目8項。2004年至2005年,研究成果獲大連市社會科學論文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6項。 遼寧省政府獎1項。
李倍雷院長近年來主編了“中國當代美術學博士文叢”專著4部:《
現代與後現代藝術的反思》(李倍雷)、《審藝學》(梁久)、《中國書法現代理路創變之反思》(劉宗超)、《野獸主義與現代表現主義會畫》(王傳傑),獲得第十七屆中國圖書獎美術類“金牛獎”銅獎,副主編《藝術學》。李倍雷院長還出版了專著《國寶春秋.書畫篇》、《西方美術史》等,參便撰寫《大學藝術》、《藝術學導論》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課題“比較藝術學體系研究”;主持國家教育部社會文人基金課題“中西比較美術學”;以及主持並完成省級社會科學基金等課題5項,大連市社會科學基金課題3項等。近年來發表學論文百餘篇,參加“中國大記事三年中國當代畫家作品邀請展”(2008年11月),應邀參加一至四屆“中國金陵百家高層學論壇”(2005年至2008年)。應邀參加澳門國際學術會議“像應神全——明清人物肖像畫研究”(2008年11月)。李倍雷獲遼寧省第二屆政府社會科學獎三等獎(2008年)。
發展規劃
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中,加強學科建設,將逐漸引進音樂學、戲劇學、影視學、民族學、藝術修復等專業的博士或碩士5-9名,作為藝術學的發展方向,逐步建立“音樂學”、“美術學”、“設計學”、“影視學”、“戲劇學”等學科的研究中心,建立一支高學歷、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做好申報藝術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為今後申報二級藝術學博士點做好學術上和學科上的準備。
目前李倍雷院長提出了建構“比較藝術學”學科。李倍雷院長做了大量的學術和學科構建先期工作。出版了《中國美術史》、《西方美術史》,從視野上作了跨越性的中西方美術的研究工作,奠定學術視域的基礎。出版了比較藝術學的個案研究《中國山水畫與歐洲風景畫比較研究》與大量的中西比較視域的學術性研究論文。正建設性的構築比較藝術學附屬的《中戲比較美術學》,並使這個構築成為國家教育部課題,當前李倍雷院長已經完成了此課題的研究工作,從而使比較藝術走向深化與構建出了基本工作。在此基礎上,李倍雷又成功地立項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課題《比較藝術學》。至此所有研究性的構建工作基本完成。該“比較藝術學”創建性地提出了“外生態系統”和“內生態系統”的構建體系。高端架構“比較藝術學”學科,將比較藝術學學科下屬的“比較美術學”、“比較設計學”、“比較音樂學”、“比較電影學”、“比較戲曲學”、“比較影視學”、“比較文學”、“比較詩學”、“比較舞蹈學”等作為基本學科結構,把長期游離在比較藝術學之外的“比較文學”和“比較詩學”納入了這個體系研究中,使比較藝術學學科更加完整,從學理上和學科上使這兩附屬比較學科有了歸屬。
同時大力發展“民族藝術”的研究方向,重點利用這一學科挖掘、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工作。並將該院的研究方向與文化產業相結合,努力將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轉化為文化產業,為社會服務,為“大大連”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