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古鎮

大通古鎮

大通古鎮,瀕臨長江、位於安徽省銅陵市中部,總面積70.72平方公里。

大通古鎮,古名瀾溪,西漢在此設立“梅根冶”,唐代設大通水驛,宋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建鎮。清末民初時期,大通鎮作為《煙臺條約》的重要通商口岸,與安慶、蕪湖、蚌埠齊名,並稱安徽“四大商埠”。

主要特色有佛教信徒朝覲九華的“禮佛古道”--青通河。有一手連著長江,一手連著青通河的千畝湖面--祠堂湖,有“九華山頭天門”之稱的大士閣與高聳的天主教堂鐘樓隔湖相望。有和悅老街三街十三巷、國家級淡水豚保護區坐落於此的和悅洲。有“活著的歷史文化街區”更是全國古鎮中唯一鋪四方石的瀾溪老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通古鎮
  • 外文名:Datong ancient town
  • 地理位置:瀕臨長江、位於安徽省銅陵市中部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AAAA級 
  • 占地面積:70.72 km
  • 著名景點大士閣慈堂湖景區、天主教堂、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主要景點,旅遊信息,地方特產,

歷史沿革

古名瀾溪。
大通古鎮
大通古鎮
西漢,設“梅根冶”。
唐代,設大通水驛。
宋開寶八年(975年),建鎮。
清末民初時期,大通鎮作為《煙臺條約》的重要通商口岸,與安慶、蕪湖、蚌埠齊名,並稱安徽“四大商埠”。
2004年12月,銅陵市實施區劃調整,銅陵縣(現義安區)大通鎮整建制劃歸郊區管轄。

地理環境

大通古鎮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位於銅陵、池州、安慶三市交匯處,距銅陵長江大橋2公里,距佛教聖地九華45公里,距黃山82公里,是安徽省“兩山一湖”的北大門、大九華的頭天門,也是銅陵西南及周邊地區重要的商貿、文化、物流中心。

主要景點

大士閣
大士閣位於大通神椅山下,青通河畔,初名相水寺,亦名普濟寺,始建於清順治七年(1650)。相傳唐開元年間新羅國王子金喬覺千里上九華悟道修煉,終成地藏菩薩,曾途徑神椅山落腳休息,大士閣即為九華僧人追慕而建,此後十方僧俗朝禮九華必經此地,香火十分興旺。清光緒二十六年修《九華山志》所繪“九華山東南第一天台勝景全圖”中,大士閣被列為九華一景,至此大士閣成為聖地迎接江浙滬及東南亞信徒的重要驛站,又被稱為“九華山頭天門”。後經抗日戰爭和1954年特大洪水及“文革”的人為破壞,大士閣及其他寺宇均遭嚴重毀損,大都已不復存在。
1998年11月5日經銅陵縣人民政府批准,決定將慈林精舍遷往原大士閣舊址重建大寺閣,並於2003年農曆七月三十日舉行了佛像開光典禮,49尊貼金佛像隆重開光。重建後的大士閣占地面積近10000m2,建築面積3000餘m2,已建成山門、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地藏殿及觀音殿等,另有五百羅漢堂、講經堂正在修建,總投資已遷千萬元,初具規模,香火日盛。目前是慈堂湖景區重點之一。
慈堂湖景區
慈堂湖是銅陵市南部白浪湖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東西慈堂湖兩部分構成,北以光榮大道為界,南抵青通河,東至銅貴公路,西臨長江,天然水面面積約1200畝,是集養殖、垂釣、休閒為一體的風景區,現建有水口景點、旅遊商品碼頭寺廟文化園、老年公寓等。湖區及周邊綠樹掩映,山水相依,具有創造景觀的自然潛質。近年來,大通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慈塘湖景區的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不斷改善景區的開發環境和條件。2001年,大通鎮政府委託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編制了慈堂湖景區詳規,提出了“充分保護和依託山水環境,挖掘人文資源,反映時代特色”的總體思路,致力於將慈堂湖建成為銅陵市及周邊地區提供特色郊遊的休閒、度假景區和“兩山一湖”旅遊區的中轉節點。由於土地凍結等方面的原因,該景區尚有仿古飲食一條街、度假娛樂、風味酒店、垂釣園、大通廣場、停車場景區西入口等景點和設施沒有建成,還沒有完全形成整體功能。
天主教堂
大通的宗教曾有三個教別,即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為使教會成為侵略的工具,大肆進入我國建立教堂,傳教布道。大通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也就是在這樣情況下,陸續地建立起來的。現在的這座大鐘樓就是天主公教會的遺留建築。天主公教會創建於1872年,1936年全部建成竣工,由蕪湖洋碼頭總堂創辦。當時的規模有聖堂一幢,旁側建有大鐘樓,是全部建築的制高點,用料考究,堅固雄偉,屹立於長龍山西端,面對長江,登臨其頂,一覽無餘。此外,聖堂旁側還建有教室兩幢,傳教室兩幢,傳教人員住室兩幢,工作人員住室兩幢,教友休息室兩幢。
日寇侵占大通時,傳道土紛紛逃走,日軍曾在大通天主教堂設立了指揮部,抗戰勝利後,當時的負責人西班牙神父紀納德曾來大通整理、恢復,但經歷了歲月的變遷,原建築物已所剩無幾,只剩下這座高大的鐘樓,成了外國教會在大通的唯一遺蹟,它也與大士閣遙相呼應,見證著東西方文化的變匯融合,成為一大特色人文景觀。目前是慈堂湖重點景區之一。
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位於大通古鎮和悅洲,總面積約31518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白鱀豚,江豚,中華鱘,達氏鱘,白鱘,胭脂魚等,目前育有50頭江豚,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條件對白鱀豚、江豚等進行易地養護的場所,自然環境優美。

旅遊信息

大通古鎮風景區為表達對全國援鄂醫療隊員的一片敬意之情,決定從即日起,對全國援鄂醫療隊員,包括國家、軍隊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醫療隊所有隊員,憑有效證件(身份證、援鄂醫療隊員相關證件),實行5年內不限次免門票遊覽政策,執行時間至2024年12月31日。

地方特產

大通茶乾
大通茶乾,早在明朝時就聞名於世,為途經大通朝九華的香客必擺的供茶素點,它具有形方體薄、質地柔韌、色艷味濃、鮮美耐嚼等獨特風味,品種有火腿、蝦米、蒲色、臭豆腐等系列產品。
大通生薑
大通生薑,產於新建、董店等地,以佘家大院、金華村所產為上品。因其曾為貢品,大多在大通銷售或經大通銷往武漢、上海等長江中下游沿江城市,故通稱“大通生薑”。大通生薑具有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細脆嫩、香味濃烈等特色,自宋朝成為“貢姜”以來,即馳名全國。
大通小磨麻油
大通小磨麻油,以芝麻為主要原料,色澤清純,香味醇和,質地優良,久存不變,明清以來,在長江中下游一帶頗受青睞。
大通藤編
大通藤編,具有工藝精湛、造型古樸、質地柔韌、經濟實惠等特色,常由朝九華的香客帶往港澳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