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鄉(江蘇省鎮江市丹徒縣大路鄉)

大路鄉(江蘇省鎮江市丹徒縣大路鄉)

大路鄉,位於江蘇省鎮江丹徒縣境內,民國18年(1929)建鎮,1949年置鄉,1958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鄉。位於縣境東北部,東、北與揚中隔江為鄰,南接姚橋、石橋鄉,西為大港鄉,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耕地27054畝,轄21個村民委員會,287個村民小組,10078戶,36088人。著名的革命教育者周華鋒即為大路鄉籍。大路鄉的地勢西高東低。圌山五峰山高聳西北,困山河迤邐境西,沙腰河由大路閘西向折南,舊時河窄堤矮,9盤18彎,兩側支河36條,一遇暴雨,山洪奔騰直下,沿江則常遭江潮侵襲,水災頻繁。1949年和1954年兩次大雨,江堤倒塌,山洪肆虐,東南部一片汪洋,萬餘畝水稻顆粒無收,窪地積水歷兩月始退盡。後經加高加固江堤,裁彎拓寬沙腰河、疏通困山河,使山洪歸道入江;開東西向通江河5條,長39.1公里,2級河道11條,長24.24公里,3級河道43條,長64.5公里。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2台,小型拖拉機279台,建電灌站23座,排灌動力機械586台,有效灌溉面積1.9萬畝。1985年糧食總產量1252.22萬公斤,年均畝產618.5公斤,水稻單產469公斤,比1978年年均畝產、水稻單產分別增長13%和68%。副業方面,產繭1.98萬公斤,茶葉2500公斤,水果2.26萬公斤,家禽4.89萬隻,鮮蛋30.95萬公斤,家兔2284隻,蜂蜜6500公斤,成魚136噸,總產值360.74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路鄉
  • 外文名:Dalu town
  • 位置:江蘇省鎮江市
  • 村民小組:287個
  • 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
鄉鎮簡介,經濟,文物景點,周邊配套,

鄉鎮簡介

大路鄉的地勢西高東低。圌山五峰山高聳西北,困山河迤邐境西,沙腰河由大路閘西向折南,舊時河窄堤矮,9盤18彎,兩側支河36條,一遇暴雨,山洪奔騰直下,沿江則常遭江潮侵襲,水災頻繁。1949年和1954年兩次大雨,江堤倒塌,山洪肆虐,東南部一片汪洋,萬餘畝水稻顆粒無收,窪地積水歷兩月始退盡。後經加高加固江堤,裁彎拓寬沙腰河、疏通困山河,使山洪歸道入江;開東西向通江河5條,長39.1公里,2級河道11條,長24.24公里,3級河道43條,長64.5公里。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2台,小型拖拉機279台,建電灌站23座,排灌動力機械586台,有效灌溉面積1.9萬畝。1985年糧食總產量1252.22萬公斤,年均畝產618.5公斤,水稻單產469公斤,比1978年年均畝產、水稻單產分別增長13%和68%。副業方面,產繭1.98萬公斤,茶葉2500公斤,水果2.26萬公斤,家禽4.89萬隻,鮮蛋30.95萬公斤,家兔2284隻,蜂蜜6500公斤,成魚136噸,總產值360.74萬元。

經濟

鄉辦工業,1985年有印刷、農具、糖果、低壓電瓷、五金、柳器等28個廠,總產值1921.53萬元,上繳稅金190萬元。其中創辦於1963年的鄉柳器廠,傳統產品遠銷北美、西歐、東南亞。自1965年起,每年兩季均有新產品參加廣州交易會展覽。1982年美、日、聯邦德國等國家和香港地區客商來廠參觀,簽訂業務契約,1985年外銷成交率達90%以上。產品工藝精美,花色紛呈,品種發展到700餘種。村辦廠106家,總產值874.89萬元。個體工業總產值112.96萬元。
1985年社會總產值5109.41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3208.78萬元,農業總產值1383.41萬元,收益分配人均476.3元。
1985年有中學6所,教師78人,學生1342人;國小21所,教師120人,學生3777人;鄉醫院1所,醫護人員32人,病床27張。

文物景點

境內圌山,氣勢雄偉,景色宜人,為旅遊勝地。山頂圌山塔高聳入雲,被列入中國名塔;北峰龜山頭有炮台,在抗英、抗日鬥爭中顯過神威,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中72洞各自成趣,尤以虎洞、箭洞,鬼斧神工,妙不可言。東南麓有民國初期陸軍少將李竟成故居。

周邊配套

鄉政府駐地大路鎮,解放前有雜貨、布匹、糧食等商店及醬園、鹽行70餘家,僅有一條東西向條石街道。1978年後鋪設水泥路面,長約0.5公里,寬4至8米。兩側新建3層以上樓房13座,新築南北向街道1條,長約300米,寬約20米。集鎮上有鄉級機關、縣屬銀行、稅務所、郵電局、糧管所、供銷社、中國小等單位。每年二月初八、七月三十日為廟會集市,鄰近各鄉及揚中、丹陽、邗江等縣來趕集者甚多。黃明日(清明後一日)圌山廟會,趕集、登山者常達數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