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口山芋

大路口山芋

大路口山芋,安徽省泗縣特產,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大路口山芋在長期的栽培和自然選擇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產品特徵,生產出的山芋呈紡錘形,塊根完整,紅皮白肉,口感香、甜、面,栗子味濃。

2018年3月,大路口山芋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路口山芋
  • 外文名:Big intersection of sweet potato
  • 產地名稱:安徽泗縣大路口鄉
  • 品質特點:香、甜、面,栗子味濃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2018年第31號 
  • 批准時間:2018年3月8日
產品特點,歷史淵源,產地環境,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大路口山芋結薯早而特別集中,無“跑邊”,極易收刨。薯塊多而勻,表皮光潔,薯塊紡錘形,皮色深紅,肉色特白,曬乾率36%-38%。而且含有大量可溶性糖、多種纖維素和多種胺基酸及礦物質等營養元素。口感細軟,綿甜香糯,營養價值近似於土豆,又不含龍葵素,易於消化而不會引起中毒,是一種很好的鹼性食物。大路口山芋所含的礦物質中,氟的含量較高,具有潔齒防齲、保護牙齒的作用。
大路口山芋大路口山芋

歷史淵源

大路口山芋在泗縣種植已有300多年歷史。據《泗縣誌》記載:康熙十九年(1680)黃河奪淮入海,由於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縛,加上水、旱災害頻仍,農業生產水平低下,糧食產量低而不穩,靠天吃飯的泗縣勞苦農民頗為喜植抗旱耐瘠、適應性廣的高產地瓜,可生吃熟食,可切瓜曬乾長年備饑荒,還可磨粉灘煎餅、烤地瓜、作麵食。
清末民國時期,農民以高梁、紅薯為主食,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地瓜成為主要充飢物。
建國初期,山芋作為泗縣人用來裹腹的主要糧食。

產地環境

泗縣中部有由東北向西南走向的間斷島狀殘山丘陵,基岩出露,海拔50-157米,繼續延伸55千米,面積48平方千米,占全縣面積2.7%。東南部是由北向南走向的剝蝕堆積,山麓發育,起伏不平的裙狀斜面,海拔20-38米,坡降3-5度,延伸29千米,面積114平方千米,占全縣面積6.4%。北部是古黃河泛濫堆積構成的沖積平原,由西北向東南略傾斜,海拔18-21米,面積1140平方千米,占全縣面積63.8%。其餘是河間平原,地勢平坦,海拔14-16米,面積485平方千米,占全縣面積27.1%。總觀全縣,南北高差8米,東西高差3米,自然坡降1:7500-1:10000。縣北西高東低,溝河之水皆向東流;縣南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溝河之水向東南流;東南部由東向西傾斜,溝洫之水由東向西流入石樑河。
泗縣地形泗縣地形
泗縣境內大屬暖溫帶半溫潤季風氣候。年日照時數為2284-2495小時,日照率52%-57%,年氣溫14℃,年均無霜期200-220天,年均降水量800-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泗縣水、土、光、熱資源豐富,加之秋季晝夜溫差較大,非常適宜山芋生長。

生產情況

截至2017年底,泗縣境內山芋種植面積30多萬畝,繁育基地有500畝,山芋年產量約12億公斤,年產值超10億元。建有山芋種薯研發中心和山芋種薯儲藏窖。
繁育基地繁育基地

產品榮譽

2009年8月,泗縣被中國特產協會命名為“中國山芋之鄉”。
2018年3月,大路口山芋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大路口山芋產地範圍為安徽省宿州市泗縣大路口鄉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品種
泗縣大路口當地品種、商薯19山芋品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