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窟與敦煌石窟的比較

大足石窟與敦煌石窟的比較

《大足石窟與敦煌石窟的比較》是2008年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雄、胡良學、童登金 。本書講述的是敦煌與大足兩個石窟,它們是中國石窟造像史上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傑作,也是人類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傑作。

基本介紹

  • 書名:大足石窟與敦煌石窟的比較
  • 作者楊雄、胡良學、童登金 著
  • ISBN:9787807521204
  • 頁數:383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出版時間:2008-5-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字 數:300000
  • 紙 張:膠版紙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大足石窟與敦煌石窟在宗教造像中,都存在大量的民俗內容。大足的民俗內容主要是宋代巴蜀民俗的表現,敦煌的主要是北朝以來北方或唐時民俗的藝術寫照。如寶頂大佛灣第30號牧牛圖,表現的是佛教修心養性、調伏心意的功夫。但是,從圖像本身來說,卻完全是一幅悠閒自在、情趣高遠的牧牛圖景。
敦煌藝術風格有從北朝時期的西域風格到北魏晚期傳入的中原風格以及高峰期的盛唐風格,及其後的藏密風格等,不一而足,但宋代以後則缺乏創造。盛唐以前各類風格的作品,大足基本闕如。大足宋以後各類風格的作品特別是宋代的作品,上接敦煌藝術的盛期,完成了中國石窟藝術最後一個環節的創造,在佛教藝術南方化和佛道儒的融合上厥功甚偉,是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傑出貢獻。
敦煌與大足連線,形成一個完整系統的北朝以來中國石窟藝術發展的鏈條。敦煌與大足,是中國石窟造像史上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傑作,也是人類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傑作。

作者簡介

楊雄,1982年畢業於西北師大,長期工作於敦煌研究院,多年任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在莫高窟從事敦煌學研究十四年。曾任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2001年底辭去所長職務,潛心敦煌研究。責任重慶三峽學院文學與新聞學教授,敦煌學研究所所長。曾赴美國、日本、香港、台灣等地訪,在日本成城大學任客座研究員一年。在國內外出版、發表《敦煌論稿》、《敦煌石窟藝術》、《敦煌石窟》等論著八部(其中兩部為日文版),論文數十篇。姓名見載於季羨林主編《敦煌學大辭典》,為知名敦煌學專家。

目錄

內容提要
緒言 大足石窟與敦煌石窟的概況
第一章 大足石窟與敦煌石窟佛教顯教內容的比較
第一節 大足石窟的顯教內容
第二節 與大足窟比較的敦煌石窟的顯教內容
第二章 大足石窟與敦煌石窟佛教顯密內容的比較
第一節 大足石窟的顯密內容
第二節 與大足石窟比較的敦煌石窟的顯密內容
第三章 大足石窟佛教川密與敦煌石窟藏密內容的比較
第一節 大足石窟的川密內容
第二節 與大足石窟比較的敦煌石窟的藏密內容
第四章 大足石窟與敦煌石窟道教內容的比較
第一節 大足石窟與敦煌石窟道教內容的比較
第二節 大足石窟與敦煌石窟佛道合一內容的比較
第五章 大足石窟的儒教內容
第一節 大足石窟的儒教內容
第二節 大足石窟的儒、釋、道三教合一內容
第六章 大足石窟與敦煌石窟民俗內容的比較
第一節 大足石窟的民俗內容
第二節 與大足石窟比較的敦煌石窟的民俗內容
第七章 大足石窟與敦煌石窟形式的比較
第一節 大足石窟與敦煌石窟建築形式的比較
第二節 大足石窟敦煌石窟藝術形式的比較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