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甲蟲

大象甲蟲

大象甲蟲又名甘蔗大象甲蟲,學名為甘蔗赭色鳥喙象,屬鞘翅目,象蟲科,隱頦象亞科,鳥喙象屬。此蟲在勐海縣於1995年初次發現,為害甘蔗,在一些蔗田零星為害,影響甘蔗產量,同時對竹子、玉米也有一定的危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象甲蟲
  • 別稱:甘蔗赭色鳥喙象
  • :動物界
  • :鞘翅目
  • :象蟲科
  • 亞科:隱頦象亞科
  • :鳥喙象屬
  • :大象甲蟲
  • 領域:生命科學
簡介,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發生與危害,防治方法,

簡介

甘蔗大象甲蟲,學名為甘蔗赭色鳥喙象,屬鞘翅目,象蟲科。此蟲在勐海縣於1995年初次發現,為害甘蔗,在一些蔗田零星為害。在勐海各鄉、鎮均有發生,而且呈上升趨勢,成為我縣甘蔗上的主要害蟲,以成蟲咬食甘蔗嫩葉,幼蟲向下蛀食蔗莖,被害蔗株心葉發黃,莖節縮短變細,最後整株枯死,嚴重影響甘蔗產量。此蟲除危害甘蔗外,還危害竹子、玉米等。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25-27mm、寬9mm,體色橘褐色,觸角著生於喙基部,前胸背板中央後緣兩側黑色,鞘翅具3條橫黑斑,中間一條在兩翅中部相連。
幼蟲:肥白、稍彎曲,老熟幼蟲體長25mm左右,寬10-12mm,深黃色,頭部黃褐色,口器黑色,體呈拱形彎曲,多皺褶。
蛹:灰黑色,蛹室內部用蔗渣,外部用土築成。

生活習性

幼蟲蛀食甘蔗莖部,被幼蟲蛀食造成蔗莖輸導組織壞死,水分、養分運輸受阻,葉片由綠變黃,蔗株由上而下逐漸枯死。
成蟲5月開始在甘蔗田為害,7月田間發生量達到高峰,交尾產卵後,8月田間出現受害株,嚴重的田塊,株受害率達30%左右,成蟲產卵於葉鞘裂開的嫩莖節間,成蟲用喙在蔗莖上打洞,然後產卵於洞內,卵經3—5天孵化為幼蟲。幼蟲從莖的上、中部蛀入並向下蛀食,每條幼蟲一生可蛀食1—3株甘蔗。
此蟲一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土內入冬,每年約11月老熟幼蟲從蔗莖爬出入土化蛹,12月羽化變成蟲,然後蟄伏土中,待次年5月出土活動。

發生與危害

雲南蔗區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嚴重蛀食蔗莖的新害蟲,是最具威脅性甘蔗害蟲。我國其他省區尚無報導,是中國甘蔗害蟲新記錄。分布於勐海、孟連、彌勒、景東等地區,其中尤以勐海受害最重,目前德宏、臨滄也有發生。以成蟲咬食嫩莖或未展開的心葉,幼蟲向下蛀食蔗莖,被害蔗株心葉發黃,莖節縮短變細,最後整株枯死。1頭幼蟲危害1株甘蔗,有的可連續轉株危害2-3株。受害株率一般為26.2%,重的達61.5%,個別田塊高達90%左右。越冬成蟲於翌年5月底6月初出土活動,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幼蟲取食危害。
大象甲蟲

防治方法

1、深耕
危害嚴重不留宿根的蔗地,甘蔗收砍後,應及時深耕勤耙,造成不利象蟲生存的環境加上機械作用和人工撿拾,減少越冬成蟲。
2、縮短宿根年限
蟲害嚴重蔗地不留2年宿根,以減少象蟲種群在田間積累,降低受害率。
3、蔗稻輪作
甘蔗與水稻輪作,通過長期淹水可消滅土壤中殘存象蟲,能大大降低受害率。
4、品種合理布局
嚴重發生危害蔗區,減少易感品種的種植面積,同時不要與玉米輪作。
5、人工捕殺
出土成蟲以晴天8~11時、15~18時活動最多,而且蟲體大,行動緩慢,有假死性,可在7~8月成蟲出土盛期,巡田捕殺,以減少田間卵量,8~9月幼蟲鑽蛀取食,枯死蔗株大量出現,幼蟲尚未入土,可人工割除枯死蔗株,取殺其中幼蟲,以減少轉株危害和壓低蟲口密度。
6、水淹防治法
10月上中旬幼蟲入土盛期,甘蔗生長旺盛,可放水淹灌蔗地。一般淹過壟面3天左右。可淹死地下象蟲。
7、農藥防治
①嚴重發生地塊,每畝用3%甲拌磷顆粒劑5千克或5%丁硫克百威顆粒劑3千克,與40千克乾細土或化肥混合均勺,在6月中下旬培土時撒施於蔗株基部及時覆土,到7月上旬底和8月上旬初再結合其他害蟲的防治,用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
②於7月上旬底成蟲產卵盛期前,用40%水胺硫磷乳油600~800倍液葉面噴霧,隔15天1次,連噴3次,防治效果可達90%左右。
但是塗抹和噴灑藥劑沒法滲人葉肉組織深處,只能觸殺接近表皮0.5cm以內的幼蟲或裸露的成蟲,藥劑以殺滅菊脂、氟鈴脲效果較好,立可殺、滅幼脲等生物農藥效果較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