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結線蟲病

大豆根結線蟲病

大豆根結線蟲病是一種寄生線蟲引起的病症,主要為害大豆根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豆根結線蟲病
  • 外文名: Soybean Root-knot nematode
  • 病原類別: 線蟲
  • 分布:世界分布。國內分布於河南
簡介:,形態特徵 :,危害症狀 :,防治方法 :,

簡介:

中文病名 : 大豆根結線蟲病
英文病名 : Soybean Root-knot nematode
病原類別 : 線蟲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 : 主要有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id and white) Chitwood 南方根結線蟲、M.arenaria (Neal) Chitwood 花生根結線蟲、M.hapla Chitwood 北方根結線蟲、M.javanica (Treub) Chitwood 爪哇根結線蟲等4種,均屬植物寄生線蟲。

形態特徵 :

成蟲雌雄異形,雌蟲鴨梨形,大小0.36-0.85×0.2-0.56(mm),雄蟲線形,大小1-1.6×0.028-0.04(mm)。卵橢圓形,無色,較胞囊線蟲大。幼蟲線形。會陰花紋和吻針形態是區別不同種類線蟲的重要特徵。
生理生化特徵 : 該蟲營孤雌生殖,一般認為雄蟲作用不大。南方根結線蟲在大豆上發育速率比在適生寄主上低,在大豆上,繁殖適溫24-35℃,一季大豆3-4代,以第一代為害最重。根結線蟲在土壤內垂直分布可達80cm深,但80%線蟲在40cm土層內。
危害對象 : 寄主範圍廣。除寄生大豆、花生外,尚能為害14科80多種植物。
分布 : 世界分布。國內分布於河南。
侵染循環 : 大豆根結線蟲以卵在土壤中越冬,帶蟲土壤是主要初侵染源。翌年氣溫回升,單細胞的卵孵化形成1齡幼蟲,脫一次皮形成2齡幼蟲出殼,進入土內活動,在根尖處侵入寄主,頭插入維管束的篩管中吸食,刺激根細胞分裂膨大,幼蟲脫皮形成豆莢形3齡幼蟲及葫蘆形4齡幼蟲,經最後一次蛻皮性成熟成為雌成蟲,陰門露出根結產卵,形成卵囊團,隨根結逸散入土中,通過農機具、人畜作業以及水流、風吹隨土粒傳播。是一種定居型線蟲,由新根侵入,溫度適宜隨時都可侵入為害。
發病條件 : 連作大豆田發病重。偏酸或中性土壤適於線蟲生育。砂質土壤、瘠薄地塊利於線蟲病發生。

危害症狀 :

豆根受線蟲刺激,形成節狀瘤,病瘤大小不等,形狀不一,有的小如米粒,有的形成“根結團”,表面粗糙,瘤內有線蟲。病株矮小,葉片黃化,嚴重時植株萎蔫枯死,田間成片黃黃綠綠,參差不齊。

防治方法 :

(1)與非寄主植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在鑑別清楚當地根結線蟲種類基礎上有效輪作。北方要結線蟲分布區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南方根結線蟲區宜與花生輪作,不能與玉米、棉花輪作。(2)因地制宜地選用抗線蟲病品種。同一地區不宜長期連續使用同一種抗病品種。(3)化學藥劑防治。①種衣劑拌種,一般含有呋喃丹成分。②土壤施藥,3%呋喃丹顆粒處理土壤。一般每公頃呋喃丹顆粒劑150-180千克。(4)生物防治 。大豆保根菌劑每公頃所需大豆種子用液1500-2250ml拌種,以高劑量防效更好。也可每公頃1050千克與種肥混施。另外用豆豐1號生防顆粒劑,每公頃75-150千克,與種肥混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