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低亞麻酸含量新位點qLLN-F的精細定位及候選基因分析

《大豆低亞麻酸含量新位點qLLN-F的精細定位及候選基因分析》是王賢智為項目負責人,雲南大學為依託單位的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豆低亞麻酸含量新位點qLLN-F的精細定位及候選基因分析義項名:
  • 項目類別: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依託單位 :雲南大學
  • 項目負責人:王賢智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大豆脂肪酸組分中亞麻酸是含有三個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其在貯藏過程中容易被氧化而產生腥味,從而影響大豆油的風味和穩定性。因此,降低大豆油中亞麻酸組分的含量對於提高大豆油的品質和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前期研究發現,位於F連鎖群(13號染色體)上一個與大豆低亞麻酸含量相關的新QTL(qLLN-F)在我們實驗的所有7個環境中都被檢測到,解釋了15.6% - 19.3%的遺傳變異,定位在大約4.0 cM的區間內。本項目擬在前期研究結果的基礎上,通過構建目標QTL區域近等基因系分離群體,開發目標區域新標記,實現對qLLN-F的精細定位;同時利用生物信息學軟體對精細定位區間進行基因預測,通過比較測序分析候選基因在親本間核苷酸和轉錄水平的差異,確定最終的候選基因。研究結果可為進一步的大豆低亞麻酸含量主效QTL克隆和互補功能驗證奠定基礎,也可為大豆低亞麻酸品質育種提供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大豆油中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及組成比例直接影響了大豆油的品質和用途。提高大豆油中油酸含量的同時,降低亞油酸和亞麻酸的含量,是提高大豆油品質和穩定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大豆品質育種的重要目標之一。本項目通過回交結合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的方法,針對前期定位的一個低亞麻酸位點qLLN-F區域進行近等基因系的構建,獲得了BC5F1植株,並在標記區間開發了20對SSR引物;利用Thermo Fisher TRACE1310氣相色譜儀,分別採用內標法和外標法,建立了快速、高效的大豆脂肪酸定量檢測方法;以低亞麻酸材料FA10為共同父本分別與中豆32和中豆43雜交,構建了兩個F2分離群體。採用區間作圖法,在兩個群體分別定位到39個和18個與脂肪酸組分相關的QTL,其中40個QTL與前人報導的QTL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標記或標記區間,4對與亞麻酸含量相關的QTL既與前人定位結果一致,又在兩個群體中被重複檢測到;利用Illumina Infinium SoySNP50K BeadChip高密度SNP晶片對309份大豆早熟種質資源組成的自然群體進行基因型分析,結合多環境下的表型數據,對大豆蛋白質含量、脂肪含量、胺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等品質性狀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共檢測到87個相關位點,解釋了8-89%的遺傳變異。研究結果對於大豆品質性狀,尤其是脂肪酸組分的遺傳改良具有總要的理論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