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主要作品,《悲歌》概況,社會評論,
簡介
大解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任《詩神》月刊副主編。其一萬六千餘行的長詩《悲歌》被評論界稱為“東方的創世紀史詩”。現居石家莊市,就職於河北省作家協會,為河北省作家協會文學藝術委員會負責人,兼河北省詩歌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長詩《悲歌》,《詩歌》(詩集)等。獲獎情況:《新日》(組詩)獲第五屆“河北文藝振興獎”(河北省政府獎)(1993年)、《悲歌》(長詩)獲第九屆“河北文藝振興獎”(河北省政府獎)(2001 年)和“2001年度河北省十佳作品獎”、《神秘的事物》(組詩)獲“《人民文學》2003年度獎”和“2003年度河北省十佳作品獎”、《親眼所見》(組詩)獲“2008年度河北省十佳作品獎”。
《悲歌》概況
一個名叫公孫的百歲老人在雕刻山脈。詩人大解前去雕山工地採訪公孫,並告訴他:我正在寫一部長詩《悲歌》,主人公就是你。而公孫在福建的《詩》叢刊上已讀過此詩的開頭部分,並不滿意,為此公孫另寫了一部自傳體長詩《悲歌》。大解閱讀公孫的《悲歌》,內容大意如下:
青年公孫與少女蕙相愛,被無形的力量強行拆散。蕙在被迫嫁給他人途中,撞山而死,身體燃燒升天,化為一顆星辰。公孫陷入極度的悲傷之中。
在一個影子老人的暗喻下,公孫離家出走,逆黃河而上,穿越高原、草原、沙漠和戈壁,進入河西走廊。在骷髏歌隊的陪伴下,他到達了敦煌。在敦煌的篝火之夜,人神共舞。石窟壁畫上的一個飛天仙女受蕙的靈魂指引,在此等待公孫。她領著飛天眾姐妹,挽著公孫飛向黃河源頭。她與公孫親合,受孕後融化在星宿海,參與了黃河的流動。公孫翻過雪山,順水而下,在流落途中參軍,試圖用暴力改變世界。
多年後,公孫轉戰到東北大地,參加了一場大戰役。他目睹了英雄的誕生,也看到了戰爭對人類的摧毀。他在戰場上中彈身亡。死後在冥界遇見影子老人,老人給他剖胸換心,使他復活。戰役結束後,部隊入關,他在行軍途中看見幻象,誤入海市蜃樓之中。
公孫在蜃景中進入了時空的源頭,看見了盤古開天和女媧造人。他隨著泥人走向時間下游,捲入了一場部落戰爭。他幫助獅部落打敗了豹部落,統一了五個小部落,實現了一個時期的部落和平。戰後,他悔過對於世界的破壞,傾心於建設,在岐山頂上建造天梯。
在天梯頂上,公孫夢見自己行軍打仗,立志推翻專制王朝。多年後他奪取了王權。但他所實行的仍然是專制統治。多年以後,他被人民暴力推翻。他流落為平民後,沿時間而下,看到了無數個王朝大致相同的更迭歷史。最後他看見自己扛槍走在東北大地上,正在攻打一個王朝。炮聲轟隆,使他幡然甦醒。
夢醒之後,天氣陰沉,大雨連綿,天漏不止。洪水淹沒了世界。公孫參與了女媧補天和人民治水工程,目睹了精衛填海的壯舉。
一場大風把蜃景吹散,一切都消失了,公孫從天空的幻象中掉入大海,淹死在水中。死後,他遇見許多熟人,討論人生的意義。他再次遇見影子老人。老人給他剖胸,為他清洗了心臟,使他再次復活。他被美人魚托出大海,送入方舟。
公孫在方舟上陷入極度的孤獨中。靈魂走出軀體與他對話,對他進行重重追問。他與自己的靈魂搏鬥,結果失敗。靈魂出走,又被虛無的風暴卷回體內。夜裡,一場海上的風暴把方舟推到岸邊。公孫得救。
公孫上岸後,世界發生了變化。農耕文明尚未消失,而工業和資訊時代已經來臨。他發現時間已經過去了五十年。在經過肉體和靈魂的雙重漂流之後,他已是一個歷盡滄桑的老人。他穿過鄉村,在一座城市裡謀生。他當上了清潔工人,並成為代表。他生活在底層,卻出入於上流階層。他不適應喧囂和虛偽,離開此城,到另一個城市,當上建築工人。他建築高樓,卻住在低矮的工棚里。他在工棚里遇見了來自家鄉的蟲子。他在蟲鳴中徹夜思鄉,遂乘車回鄉。
公孫回到故鄉,發現村莊已被水庫淹沒了幾十年,故人早已消失。他已無家可歸,睡在水庫邊的草地上。他在夢裡看見了故鄉所有的親人。一天夜裡,他看到一顆流星從天而降,落在蕙當年撞山的地方。他認定蕙已來到世上,她就藏在山裡。他開山雕刻,真的在岩石中發現了蕙,蕙當即復活,恢復了往昔的愛情。他相繼雕出許多古人。他請來愚公的後代,鑿山不止,雕出了眾多的前人和動物,並在山巔發現了盤古和女媧。
這時,大解的老家農村正在調整土地,便從雕山工地趕回老家。由於春雨連綿,調整土地被迫往後推遲。大解從老家回到石家莊,處理一些緊迫的事情。大解接到公孫的電話和《悲歌》續篇,得知雕山工程已近尾聲,遂又乘車趕往雕山工地。大解發現整個雕像群全部復活,所有逝去的人群和動物重新回到世上,參與了生活。公孫最後雕刻的是他自身。人們看到公孫和雕像融為一體,雕像獲得了新生。
這時影子老人從遠方趕來,帶走公孫和蕙,向西而行。大解和工匠和人群和動物和所有的雕像跟在其後,向西日夜奔走。全地的人們都在集結,在奔走。人們來到一條大河邊——黃河邊。在頌歌聲中,人們看見河水開裂,一個嬰兒——公孫的兒子——少典——從水中出生。傳說多年以後,少典生黃帝,黃帝生出了不絕的子孫。
社會評論
《悲歌》的巨大是空前的。……我希望她能占據很長的時間,像三千年左右的《詩經》一樣,能夠永遠。
《悲歌》有一個特點,即整體推進緩慢,但詞句推進迅速。其迅速推進的詞句使我們認出大解作為一個詩人的純粹本色:他既是博大的,也是精細的,他既具有靈魂的樸實敦厚,也具有敏銳的語言感受力。他總是使我們感到意外。
——中央美院人文學院院長、著名詩人西川《大解〈悲歌〉之大》
這是一部莊嚴的巨著。一部東方史詩。東方的創世記。它的誕生將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事件。……其大情懷、澎湃壯闊的激情,和豐饒的思想內涵,都抵達了顛峰狀態。
——著名詩人張學夢《感受〈悲歌〉》
《悲歌》有著它並不複雜的故事情節,然而圍繞著這些故事情節而展開的龐大的生命序列和思想及情感內容,卻使讀者不能不感喟它的複雜與深邃。
——國家圖書館館長、著名學者詹福瑞(斧銳)(《片語解讀〈悲歌〉》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這本精心策劃、從容寫來的大詩中,我聞到了托爾斯泰長篇巨著《戰爭與和平》的某種氣味。
——人民大學教授、著名評論家程光煒《〈悲歌〉不盡的意義》
《悲歌》的視界是宏闊的,它提供的人類精神圖景,在我看來至少在現代漢語詩界是很少能有人與之比肩的。
——河北師大教授、著名評論家陳超《超級漫遊者——漫談大解的〈悲歌〉》
《悲歌》以敘事結構,通過一個人的生平而展開了整個東方人群的生存史和精神史,並深入到人類的集體幻覺和記憶中,復現出中華民族古老而輝煌的文明。內容涉及歷史、神話、宗教、現實、戰爭、愛情和生死等諸多領域。故事線條清晰,曲折跌宕,敘述從容開闊,其規模和手法,為漢詩此前所未見。
在藝術表現上,作者以雙線復調式結構,穿行於歷史和現實之間,把歷史鉤沉與文化批判、現世生存與終極關懷、個人經歷與群體命運扭結在一起,深刻地揭示了民族興衰的根源。在敘述方式上,將敘事與抒情、幻象與智性、形而上與形而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豐富的細節展現宏大事件,體現了作者駕馭長詩的藝術能力。
《悲歌》觸及了人類生存中最根本的問題,思想新銳,含量厚重,手法獨到,文采豐盈。它的價值和意義還有待於人們不斷去認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逐漸地顯現出持久的藝術魅力和長詩的經典意義。”
——資深編輯甦醒:《〈悲歌〉七人談主持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