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覺醒運動

發生於18世紀30年代——40年代的一場思想啟蒙運動,是反對宗教專制、爭取信仰自由的思想解放運動。發起者以宗教復興為旗幟,把矛頭對準宗教壓迫的精神支柱——官方教會的要義,以“靈魂自由”(free will)為口號,鼓吹民主平等、信仰自由、人民主權和反暴政的革命思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覺醒運動
  • 時間:18世紀30年代——40年代
  • 發生地點:美國
  • 起源:北美殖民地的新教復興運動
  • 發起旗幟:宗教復興
  • 矛頭:官方教會
簡介,起源,宗教復興,主要觀點,政治社會影響,

簡介

18世紀中期北美殖民地的新教復興運動,它是一次爭取宗教自由和復興宗教的運動。發起人為到北美傳道的荷蘭歸正教會牧師富瑞林懷森。該運動以奮興傳道方式來激發信徒的宗教情感,其矛頭指向官方教會(南方的安立甘宗和新英格蘭的公理宗)。
運動的主要領導人愛德華滋懷特菲爾德均強調宗教感情和個人對上帝的愛,大大促進了宗教生活的自由化、個人化和民主化。由於該運動著重強調個人的悔改重生,倡導嚴格的道德和敬虔的生活,所以被認為是17~18世紀初德國虔敬派和英國福音奮興派在北美的回音。

起源

1726~1760年間北美殖民地的新教復興運動。其特點是強調基督徒個人生活的改變,即所謂“重生”,提倡嚴格的道德和虔敬,被認為是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德國虔敬主義和英國福音派奮興運動在北美的反應。因主要發生於歸正宗的教派中,故可視為該宗的英國福音派在美國的發展。發起人為荷蘭歸正教會牧師富瑞林懷森。他以清教徒精神,從1726年起在北美新澤西州傳道,通過奮興運動的方式宣傳悔改重生,信奉基督,激起信徒的宗教情感。繼之有長老會牧師覃能特,他重視培養和教育青年牧師,於1736年創建木屋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前身之一)。

宗教復興

18世紀30年代中期,這一運動發展到新英格蘭和南方,形成“宗教復興”熱潮。
運動領導人、公理會牧師希特勒是新英格蘭神學學派的奠基人,他宣傳因信稱義和原罪,反對J.阿明尼烏的自由意志說,他宣布“上帝的拯救會降臨每一個人”,強調個人重生得救,主張教會應純由重生、成聖的聖徒即選民組成,要建立“人民的教會”,基督徒最高的美德為對上帝的愛。他認為感情在宗教生活中居極重要地位,但反對濫用情感。
他對美國新教神學思想和發展有重大影響。
英國聖公會牧師懷特菲爾德對大覺醒運動也有重大影響。1735年,他在英國曾參加J.衛斯理的福音奮興運動,1739年~1741年間在北美布道,從新英格蘭到喬治亞沿著大西洋沿岸巡迴布道達18000次,引起極大轟動。他曾7次赴美布道,最後死於美國。
大覺醒運動以鼓動宗教情感的奮興傳道方式,巡迴布道,加劇了教區制度的瓦解和教會的分裂,比如公理宗分裂為“老光”(堅持傳統觀點)和“新光”(復興的觀點)兩派。
大覺醒運動衝擊了傳統的教會組織、教會功能的觀念,故為傳統教會所反對。大覺醒運動導致了更廣泛的宗教自由和宗教生活的民主化,對後來的美國獨立戰爭也有一定催化作用。18世紀90年代在新英格蘭還出現所謂第二次大覺醒運動,但熱情較低,影響不大。

主要觀點

“大覺醒運動”的主要觀點可以歸納為:
一,建立民主獨立的教會,由教徒投票選舉教職人員;
二,反對官方教會繁瑣的儀式和教義;
三,突出人的理性,“上帝使人成為有理性的,上帝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運用這一理性”;
四,突出人的萬物靈長的地位;
五,強調宗教寬容;
六,強調宗教信仰自由;
七,不分種族貴賤,人人可以平等的得到拯救。

政治社會影響

一,強調反信仰者均可得到拯救,因而被視為“異端”的監理派、貴格宗、浸禮派(再洗禮派)的教徒大增,為政教分離鋪平了道路。教廷代表安立甘宗、公理宗等有所衰落。有利於人們的思想解放,殖民地人民對英國宗主國的感情和尊敬削弱了。
二,擴大了宗教信仰自由。在“大覺醒運動”之前,只有羅得島和賓夕法利亞肯定宗教自由,之後,北美殖民地人民比1689年寬容法令以後的英格蘭人享有更多的宗教自由。宗教寬容有利於政治上的民主思想的解放。
三,促進了北美殖民地的民主進程。在大覺醒運動中,種族不寬容有所緩解。人人有原罪,但都可以得到拯救--------這就意味著一切人,包括Dyment,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因此奴隸制度是違背上帝意志的。普通教徒在宗教事務上有了更大的發言權,包括選舉牧師。
四,“大覺醒運動”一開始,雖然有些信徒曾攻擊牧師,焚燒牧師屋舍,具有反文化傾向,但在後期,為了發揚宗教復興的精神,建立了許多宗教學院,比如長老宗建立了新西澤學院。
五,溝通和加強了北美殖民地之間的聯繫和交流,消除了隔膜,在思想上對後來的北美的統一事業和American Race Spirit的形成具有推動作用。
六,使北美成為宗教“罪惡之地”,吸引了大批在歐洲被壓迫的異教徒,特別是向西部邊疆的拓殖,加速了殖民地的開發和經濟發展。
成千上萬的民眾被捲入這場運動之中,猛烈地衝擊了殖民地的官方教會,廣大民眾在運動中提高了覺悟,受到了教育,民主意識進一步加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