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棘白鯧

大西洋棘白鯧

大西洋棘白鯧(學名:Chaetodipterus faber)是白鯧科、棘白鯧屬魚類。體長最大達91厘米,體重約為9千克。深色身體,扁平的盤狀魚,口鼻鈍。牙齒呈刷狀,排列成帶狀。嘴頂上沒有牙齒。成年個體的嘴小,上頜骨延伸到鼻孔下方。縮放頭部和鰭,使附肢在胸鰭起點上方的鈍角處終止。第一和第二背鰭分開。第二背鰭和肛門鰭的前射線被拉長。尾鰭的邊緣是凹的。體色是銀色的,身體兩側有4-6條黑色的垂直條紋。這些帶子有時會在大魚身上褪色或變得模糊。第一個帶穿過眼睛,最後一個帶穿過尾腳。幼魚呈深棕色至黑色,有一些較淺的斑點,看起來類似於水中的深色葉子。

大西洋棘白鯧棲息於紅樹林、海灘、港口、沉船的淺海和微鹹水中,水深為3-25米。幼魚生活在非常淺的水域,經常以一定的角度遊動,偽裝成枯葉或紅樹林豆莢以避免被捕食。成魚通常以500條為一組進行群游。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包括甲殼類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海綿動物和腔腸動物。僅分布於大西洋西部,從美國麻薩諸塞州南部到巴西東南部的海洋,包括墨西哥北部灣。在百慕達和整個加勒比地區也有發現。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西洋棘白鯧
  • 拉丁學名:Chaetodipterus faber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幅鰭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鱸亞目
  • 白鯧科
  • :棘白鯧屬
  • :大西洋棘白鯧
  • 亞種:無 
  • 命名者及年代:Broussonet,1782
  • 英文名:atlantic spadefish
  • 保護級別:(IUCN 2013年 ver 3.1)——無危(LC)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主要價值,主要毒素,

動物學史

大西洋棘白鯧最初是由法國自然學家皮埃爾·奧古斯特·瑪麗·布勞索內特(Pierre Auguste Marie Broussonet)於1782年描述並命名者為Chaetodon faber。後來更改為有效學名Chaetodipterus faber(Broussonet,1782年)。屬名Chaetodipterus源自希臘語“chaite”(意為頭髮)和“dipteros”(意為兩條鰭)。

形態特徵

大西洋棘白鯧體長最大達91厘米,體重約為9千克。深色身體,扁平的盤狀魚,口鼻鈍。牙齒呈刷狀,排列成帶狀。嘴頂上沒有牙齒。成年個體的嘴小,上頜骨延伸到鼻孔下方。縮放頭部和鰭,使附精察才簽肢在胸鰭起點上方的鈍角處終止。第一和第二背鰭分開。第二背鰭和肛門鰭的前射線被拉長。尾鰭的邊緣是凹的。
大西洋棘白鯧是銀色的,身體兩側有4-6條黑色的垂直條紋。這些條紋有時會在大魚身上褪色或變得模糊。第一個條紋穿過眼睛,最後一個條紋穿過尾鰭。幼魚呈深棕色至黑色,有一些較淺的斑點,看起來類似於水中的深色葉子。

近種區別

大西洋棘白鯧成魚的顏色與羊頭鯛Archosargus probatocephalus)相似,但大西洋棘白鯧的鼻子較短,整體體型較圓,背鰭和臀鰭較羊頭鯛軟兆去。慨試遙而且,羊頭鯛上的黑色豎條也不會像在大西洋棘白鯧身上那樣褪色。

生活習性

習性:大西洋棘白鯧棲息於紅樹林、海灘、港口、沉船的淺海和微鹹水中,水深為3-25米。幼魚生活在非常淺的水域,經常以一定的角度遊動,偽裝成枯葉或紅樹林豆莢以避免被捕食。成魚通常以500條為一組進行群游。
食性:大西洋棘白鯧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包括甲殼類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海綿動物和腔腸動物。有時也可能以浮游生物為食,也可能啃食水母的觸鬚。全天都在進食,中午左右達到高峰。
捕食者:大西洋棘白鯧的捕食者包括鯊魚,例如小尾真鯊Carcharhinus porosus)以及大型魚類,包括松鯛Lobotes surinamensis)。
大西洋棘白鯧大西洋棘白鯧

分布範圍

海域:大西洋棘白鯧僅分布於大西洋西部,從美國麻薩諸塞州南部到巴西東南部的海洋,包括墨西哥北部灣。在百慕達和整個加勒比地區也有發現。
國家:安圭拉、安提瓜和閥只碑芝巴布達、阿魯巴島、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百慕達、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巴西、開曼群島、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庫拉索、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法屬蓋亞那、格瑞那達、瓜德羅普島、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牙買加、馬提尼克島、墨西哥糠鴉邀、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馬、波多黎各、聖巴托洛繆島、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露西亞、聖馬丁(法國部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馬丁(荷蘭部分)、蘇利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美國、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英屬維京群島、美屬維京群島。
大西洋棘白鯧分布圖大西洋棘白鯧分布圖

繁殖方式

兩性都在大約1歲時成熟。在美國沿海大陸架上產卵季節從5-9月。一隻雌性在每個產卵季節可能釋放多達100萬個卵。卵體積小,浮力,孵化約24小時後孵化。剛孵出的幼體在生命的頭兩天以卵黃囊為食,之後開始積極地進食。孵化後約28小時,胸鰭射線發育良好,尾鰭射線存在。在魚的背部和側面也開始出現紅色的色素。當幼體進入幼魚期時,牙齒和側線出現。當長度達到20毫米時,其中三條黑帶變得突出。當幼魚長到30毫米時出現第四條,長到40-50毫米時出現第五條。預期壽命為8-10年。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灶員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3年 ver 3.1)——無危(LC)。

主要價值

大西洋棘白鯧的商業價值很小。但是,由於其規模和韌性,它被休閒漁民所重視。儘管該魚的肉厚紋熱與雪卡毒素有關,但人們認為它們的肉比較好。大西洋棘白鯧可以作為大型公共水族館展示魚,並且已被成功圈養。在其自然棲息地中,經常繞著潛水者游來游去。

主要毒素

有報告稱,有人食用大西洋棘白鯧時感染了雪卡毒素。雪卡毒素是由死珊瑚或大型藻類上發現的甲藻(微藻)引起的。大西洋棘白鯧通過捕食這些珊瑚和大型藻類,積聚了由這些鞭毛蟲產生的毒素。如果毒素的累積足夠高,它們會導致食用大西洋棘白鯧魚肉的人中毒。儘管遭受雪卡毒素的情況很少見。但是,中毒的人報告說,他們有長達幾天的胃腸道疾病,並且胳膊和腿部普遍無力。
捕食者:大西洋棘白鯧的捕食者包括鯊魚,例如小尾真鯊Carcharhinus porosus)以及大型魚類,包括松鯛Lobotes surinamensis)。
大西洋棘白鯧大西洋棘白鯧

分布範圍

海域:大西洋棘白鯧僅分布於大西洋西部,從美國麻薩諸塞州南部到巴西東南部的海洋,包括墨西哥北部灣。在百慕達和整個加勒比地區也有發現。
國家: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魯巴島、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百慕達、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巴西、開曼群島、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庫拉索、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法屬蓋亞那、格瑞那達、瓜德羅普島、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牙買加、馬提尼克島、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馬、波多黎各、聖巴托洛繆島、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露西亞、聖馬丁(法國部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馬丁(荷蘭部分)、蘇利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美國、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英屬維京群島、美屬維京群島。
大西洋棘白鯧分布圖大西洋棘白鯧分布圖

繁殖方式

兩性都在大約1歲時成熟。在美國沿海大陸架上產卵季節從5-9月。一隻雌性在每個產卵季節可能釋放多達100萬個卵。卵體積小,浮力,孵化約24小時後孵化。剛孵出的幼體在生命的頭兩天以卵黃囊為食,之後開始積極地進食。孵化後約28小時,胸鰭射線發育良好,尾鰭射線存在。在魚的背部和側面也開始出現紅色的色素。當幼體進入幼魚期時,牙齒和側線出現。當長度達到20毫米時,其中三條黑帶變得突出。當幼魚長到30毫米時出現第四條,長到40-50毫米時出現第五條。預期壽命為8-10年。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3年 ver 3.1)——無危(LC)。

主要價值

大西洋棘白鯧的商業價值很小。但是,由於其規模和韌性,它被休閒漁民所重視。儘管該魚的肉與雪卡毒素有關,但人們認為它們的肉比較好。大西洋棘白鯧可以作為大型公共水族館展示魚,並且已被成功圈養。在其自然棲息地中,經常繞著潛水者游來游去。

主要毒素

有報告稱,有人食用大西洋棘白鯧時感染了雪卡毒素。雪卡毒素是由死珊瑚或大型藻類上發現的甲藻(微藻)引起的。大西洋棘白鯧通過捕食這些珊瑚和大型藻類,積聚了由這些鞭毛蟲產生的毒素。如果毒素的累積足夠高,它們會導致食用大西洋棘白鯧魚肉的人中毒。儘管遭受雪卡毒素的情況很少見。但是,中毒的人報告說,他們有長達幾天的胃腸道疾病,並且胳膊和腿部普遍無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