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印度洋海嶺(Atlantlc-Indian Ridge)又名“非洲-南極海嶺”。在大西洋東南部和印度洋的西南部。系南大西洋海嶺的延續,東與西印度洋海嶺相接。長約3,...
又名“西南印度洋海嶺Southwest Indian Ocean Rg.”或“大西洋-印度洋海嶺”。為印度洋海嶺的西南支。北起羅德里格斯島,並同阿拉伯海-印度洋海嶺、中印度洋海...
該海嶺以挪威北極探險家、海洋學家和政治活動家南森命名的。南森海嶺位於大西洋中部,呈南北 “S” 型走向。北起北冰洋,稱“南森海嶺”,向南與西南印度洋海嶺相...
大西洋—印度洋海盆,又各“非洲—南極海盆”。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部。位於大西洋-印度洋海丘與南極洲沿岸大陸坡、南安的列斯海嶺(South Antilles)和凱爾蓋朗...
印度洋中央的海嶺可分為3支:北支為阿拉伯——印度海嶺;西南支為印度洋西南海嶺,它與大西洋——印度洋海嶺相連;東南支為中印度洋海嶺,它與印度洋東南海嶺相...
如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之間有大西洋海嶺相隔;非洲和印度洋板塊之間為印度洋海嶺。海嶺是板塊的分離邊界,又叫生長邊界。海嶺是受引張力的區域,熱流量高。...
海嶺地震帶又稱大洋中脊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嶺(海底山脈),是從西伯利亞北岸靠近勒那河口開始,穿過北極經斯匹次卑根群島和冰島,再經過大...
印度洋中洋脊(Central Indian Ridge)是分開非洲板塊和印度-澳大利亞板塊的邊界,穿越印度洋西部地區。西南支繞行於非洲以南與大西洋中脊南端相接。印度洋中脊北支...
大西洋赤道流是由南北信風直接作用形成,並在赤道兩側自東向西流動。南赤道流自...在中大西洋海嶺的南端布韋島以南為一片水深5000多米的地區,稱大西洋-印度洋海...
大西洋面積8240萬平方千米,洋殼年齡以中大西洋海嶺的洋中脊為軸對稱分布,由中心向兩側持續變老。最老的洋殼位於北美東南部的大陸邊緣外側,時代屬晚侏羅世(見圖...
印度洋中央的海嶺可分為3支︰北支為阿拉伯-印度海嶺;西南支為印度洋西南海嶺,它與大西洋-印度洋海嶺相連;東南支為中印度洋海嶺,它與印度洋東南海嶺相接。...
海底有高聳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綿延的海嶺,深邃的海溝,也有坦蕩的深海平原。...前者由大陸架、大陸坡、大陸隆3個單元構成,地形寬緩,見於大西洋、印度洋、...
前者由大陸架、大陸坡、大陸隆三單元構成,地形寬緩,見於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洋盆地被海嶺等正向地形所分割,構成若干外形略呈等軸狀,水深約在4000~5000...
3. 海嶺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嶺(海底山脈)。用地震儀測出的地震,每年全球約50萬次,其中有感地震10萬次,造成破壞的1000次,而7級以上,...
海嶺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嶺(海底山脈)。用地震儀測出的地震,每年全球約50萬次,其中有感地震10萬次,造成破壞的1000次,而7級以上,足以造成...
大洋中脊呈“入”字形展布,由印度-阿拉伯海嶺、中印度洋海嶺、西印度洋海嶺和南極-印度洋海嶺組合而成,脈嶺崎嶇錯雜,中軸裂谷紛繁,與大西洋海嶺有著明顯差異...
在海洋方面,南大西洋海嶺主要是南北向的,東印度洋海嶺也是南北向的。經向構造體系起源 編輯 經向構造體系的起源可能與地球自轉速度變更有關。由於地球的角速度變...
板塊之間的邊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嶺、深海溝、轉換斷層和地縫合線。這裡提到的海嶺,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嶺。板塊構造學說海底地形 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間有地震活動性海...
板塊之間的邊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嶺、深海溝、轉換斷層和地縫合線。這裡提到的海嶺,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間有地震活動性海嶺,另名為中脊,由兩...
板塊之間的邊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嶺、深海溝、轉換斷層和地縫合線。這裡提到的海嶺,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間有地震活動性海嶺,另名為中脊,由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