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蟬草是一味中藥,用途廣,需求量大,又遠銷海外,歷來為稀有珍貴藥材。
英文名:Isaria cicadae
產品規格:乾燥,無霉爛,無雜質。
性味功效:甘,寒。疏風散熱、鎮驚、透疹、明目。
藥用部位:大蟬草寄生於蟪蛄、原白蟬、芮氏蟬等蟬類幼蟲上形成的菌核和子座。
採收時節:初春採收。根據藥農的經驗,在柳樹、桑樹、李樹以及竹林下,若發現地上有指頭般大小的孔洞,洞口堆有泥土時,其中多半有蟬花。
形態:
蟬花: 菌體子座單個從寄主前端生出,2 個或多個,不分枝,棒狀,褐色,可孕部分頂端棒狀,長(20)5~60cm, 寬5~6mm; 柄柱狀,5~15cm×2~3mm。子囊殼埋生於子座內, 類卵形,500~600μm×220~240μm, 子囊00~340μm×5~7μm; 子囊帽半球形, 寬5~5.4μm, 高3.6μm。子囊孢子成熟時斷裂,次生子囊孢子短柱形,長4.2~5.4×2.4~3μm。金蟬花:菌體頭部有2~3 枚或成束的孢梗束,長2~5cm,灰黑色或灰白色,長條形,有分枝,枝端稍粗大。在分生孢子期,表面產生無數粉末狀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無色,長卵形,兩端稍尖,6~9μm×2~2.5μm,具2 個油點。
分布:
蟬擬青黴的寄主有7種,即竹蟬(Platylomia pieli)、山蟬(Cicada flammata)、蟪蛄(Platyleura kaempferi)、雲南黑蟬(Cicadatra shaluensis)、草蟬(Mogannia conica)、小鳴蟬(Oncotympana ella)和透翅蟬(Hyalessa ronsnana),多分布在中國南方諸省。竹蟬常見於毛竹產區,是蟬擬青黴的重要寄主。此蟲6年1代,每代5齡,常年生活在土壤中,以老齡若蟲最易感病。當氣溫18-24℃,相對濕度>80%的溫暖濕潤季節,在淺土層活動的老齡若蟲,接觸帶菌的土壤發生感染。到翌年6、7月份,溫濕度合適,發病死亡蟲體前端長出淺黃色或蛋黃色孢梗束,突破表土,伸向地面,形成我們常見的蟬花。
近年來,對蟬擬青黴自然分布及其生態環境進行了考察。南方的浙、閩、皖、滇、蜀諸省均有分布。在浙江,生長著竹林的丘陵地帶,海拔80-500 m,地勢平緩,鬱閉度較高,土質疏鬆,濕度較大,地面覆蓋有枯枝落葉層,且常有竹蟬活動的某些林地,一般均能採到蟬花標本。反之,坡度較陡,芒萁骨、茅草叢生,土壤板結,就很少有蟬花的發生。對雲南省三江源頭的考察結果,海拔超過2500 m,蟬花絕跡。海拔低於2500 m的闊葉林或以青岡櫟、錐栗為主,雲南松、冷杉等針、闊葉樹混交林,鬱閉度大,土質松,枯枝落葉層厚的某些林地能採集到蟬花標本。寄主多為小鳴蟬和蟪蛄。純針葉林未發現有蟬花。
產地初加工:
洗淨,去泥雜,曬乾即可。
如今蟬花已可以人工培養,人工培養物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藥理學作用均和天然蟬花相似或超出天然蟬花。天然蟬花的產生總是依賴於寄主,而寄主又受自然環境的制約,特別是受氣候因子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隨著中醫藥事業的蓬勃發展,對蟬花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推出人工培養品來替代日益枯竭的自然資源,是一條最為理想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