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藍山地自然保護區

大藍山地自然保護區

2000年入選世界遺產的大藍山地自然保護區占地103萬公頃,內有砂岩高原、懸崖和峽谷地貌,大部分被溫帶桉樹林覆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藍山地自然保護區
  • 外文名:Blue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 別稱:藍山山脈國家公園
  • 所屬地區:澳大利亞
  • 面積:103萬公頃
簡介,概況,由來,世界遺產,時間,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的理由,

簡介

大藍山地自然保護區
大藍山地自然保護區占地103萬公頃,內有砂岩高原、懸崖和峽谷地貌,大部分被溫帶桉樹林覆蓋。自然保護區由八個受到重點保護的區域構成,這些區域分別展示了澳洲大陸岡瓦納分離後桉樹種群的進化適應性和多樣性。在大藍山地自然保護區內共有91種桉樹,從桉樹的全球分布來看,在同一地區出現如此複雜的結構和生態多樣性,對於桉樹來說是非常罕見的。
大藍山地自然保護區內有占世界數量百分之十的維管植物,還有許多珍稀瀕危物種,是澳大利亞生物多樣性的又一完美體現。該保護區內的珍稀瀕危物種包括許多具有當地特色的,堪稱“活化石”的進化殘遺動植物,比如只在很小的特定區域內可以生存的梧萊米松樹。

概況

中文名稱:藍山山脈國家公園(大藍山地自然保護區)
英文名稱:the Great Blue Mountains Area
國家:澳大利亞
所屬洲:大洋洲
批准時間:2000
批准標準:2000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由來

澳大利亞的藍山山脈國家公園位於東南部的新南威爾斯州,距悉尼以西約65公里處,為大分水嶺支脈。藍山山脈國家公園占地約2,000平方公里以格羅斯河谷為中心。山上生長著各種桉樹,滿目翠藍。桉樹是長綠喬木,樹幹挺拔,木質堅硬,含有油質,可以提取揮髮油,其揮發的油滴在空氣中經過陽光折射呈現藍光,因而得名藍山。藍山山脈國家公園由三疊紀塊狀堅固砂岩積累而成。曾經是當時歐洲移民向西推進的障礙。
1813年歐洲人布拉斯蘭勞森歷經艱險跨越山區到達內地,在山入口處種植紀念樹,至今殘乾尚存,是拓荒者遺蹟之一。藍山的氣候宜人,曲徑迤儷。這裡有高450米的三姊妹峰、吉諾藍岩洞、溫特沃思瀑布和鳥啄石等名勝。

世界遺產

時間

入選世界遺產時間:2000年

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的理由

標準(ii)和標準(iv):澳大利亞的桉葉植物在岡瓦納大陸分離後顯示了很強的適應能力和進化能力,具有很高的認知研究價值。藍山地區擁有適合桉葉生長的各種典型生長環境,包括了各種乾、濕硬葉植物生長地、小有加利樹生長的曠野荒地,以及藍山特有的沼澤、濕地和草地。這裡有90類桉葉植物(全球桉葉種類的13%)和所有4種桉葉植物。藍山地區的植物非常具有地域性,有114類具有明地域特徵的植物和120種國家稀有植物和瀕危植物。在藍山還發現了幾種進化的古代遺留物種,這些物種現在非常稀少,只能在很小範圍的地區內尋覓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