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特徵
大蒜軟腐病病原為胡蘿蔔軟腐歐氏桿菌胡蘿蔔軟腐致病型(學名: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Jones) Bergey el al.)。
菌體短桿狀,大小(0.5~1.0)微米×(2.2~3.0)微米,周生鞭毛2~8根,無莢膜,不產生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胡蘿蔔軟腐致病型生長發育最適溫度25~30℃,最高40℃,最低2℃,致死溫度50℃經10分鐘。耐酸鹼度範圍pH為5.6~9.3,最適反應pH為7.1。
為害症狀
大蒜葉片發生大蒜軟腐病,往往是腳葉先發病,也就是位於植株最下部的葉片先發病。發病初期,葉片尖端的邊緣或中間葉脈部位有黃白色條斑出現,隨著病情加重,病斑會沿葉脈向葉片基部蔓延,直至整個葉片發病並逐漸枯萎,最終整株枯萎。
大蒜根部發生軟腐病時,也就是在大蒜生長前期,也就是鱗莖還沒有分化時,大蒜根部發生大蒜軟腐病主要是兩個部位,一是根系,二是根基。這是發病初期的根系,已經有部分出現腐爛,與正常生長的植株根系對比一下,根的數量不僅少,而且還比較短;發病比較嚴重的根系,大部分根系已經腐爛,只剩下很少的一部分,聞起來還會有臭味。在大蒜生長後期,鱗莖部位發生大蒜軟腐病,往往會導致
蒜瓣腐爛,發生嚴重的整個
鱗莖全部腐爛。所以,大蒜軟腐病的症狀識別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侵染循環
導致大蒜軟腐病的病菌存在於染病的大蒜根系、莖稈、葉片等病殘體上,瓜類、茄子、西紅柿、豇豆、蘿蔔、芹菜等多種蔬菜的病殘體上存活。在春播大蒜種植區,病菌能夠在病殘體上全年存活;在秋播大蒜種植區,病菌也能夠存活越冬。病菌在田間能夠藉助灌溉水以及雨水的飛濺進行傳播。病菌侵染大蒜,主要是由自然傷口、機械傷口、蟲傷及病痕等傷口部位侵入。
流行規律
大蒜軟腐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從地塊選擇角度來說,一般連作地塊,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塊發病比較重。另外,如果上茬種植的是胡蘿蔔、
馬鈴薯、大蔥、白菜、蘿蔔、萵苣、芹菜等蔬菜,並且地塊中曾經發生了軟腐病,在這樣的地塊中種植大蒜,往往發生大蒜軟腐病的機率就會比較高。
大蒜軟腐病發生程度的輕重與所選擇的大蒜品種有一定的關係。如果選擇的品種抗病性比較差,往往軟腐病的發生機率就會比較高。對於早春播種的如果選擇的品種抗寒性比較弱,往往會出現凍害並引發大蒜軟腐病的發生。
對於秋播大蒜種植區域,如果播種時間確定不科學,一般播種時間偏早,就會導致冬前蒜苗生長過旺,越冬能力下降,往往也會出現凍害並引發大蒜軟腐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清除田間病殘體,精細翻耕整地,暴曬土壤,促進病殘體分解。
防治大蒜軟腐病,應選用無病蒜種,種蒜去除鬚根保存過夏。
要加強栽培管理,施用淨肥,及時追肥,培育壯苗。不要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
收穫前一周停止澆水。在晴天收穫,收穫後鱗莖充分晾曬,在通風處貯藏。
藥劑防治
播前用72%
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的水溶液浸蒜種,每千克蒜種用藥200毫克,加水稀釋後浸蒜種24小時,浸後晾乾播種。
發病初期噴施72%
農用鏈黴素(或新植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5000倍液,47%
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0%噻菌銅懸浮劑500~700倍液,77%
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其他有效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