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骨碎補,中藥名。為骨碎補科植物大葉骨碎補Davallia divaricata Bl.的根莖。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活血化瘀,補腎壯骨,祛風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腎虛腰痛,風濕骨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葉骨碎補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真蕨目
- 科:骨碎補科Davalliaceae
- 屬:骨碎補屬
- 種:大葉骨碎補
- 分布區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一般4-8月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味苦,性溫。
功效
活血化瘀,補腎壯骨,祛風止痛。
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腎虛腰痛,風濕骨痛。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華南骨碎補15g,當歸9g,紅花6g。煎服。
2、治腎虛腰痛:華南骨碎補15g,燉豬腰子1對。內服。(1-2方出自《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一般4-8月挖取,去淨泥土,除去附葉,鮮用或曬乾,或蒸熟後曬乾,或再用火燎去毛茸。
形態特徵
大葉骨碎補:又名華南骨碎補、高砂骨碎補、鳳尾草、馬尾絲、小骨碎補、硬骨碎補、木石雞。植株高50-150cm。根莖粗壯,橫生,連同葉柄基部密被亮棕色、披針形鱗片,邊緣有微齒。葉近生;無毛,葉柄長30-50cm,向上光滑;葉片三角形,長、寬各約60-80cm,先端漸尖並為羽裂,先端以下四回羽狀或五回羽裂;羽片有長柄,基部1對最大,長20-30cm,寬12-18cm,中部羽片逐漸變小;小羽片有短柄;末回裂片常2裂成不等長的尖齒。孢子囊群多數,生於上部分叉小脈的基部,沿末回裂片每齒上各有1個;囊群蓋盅形,先端截形,有金黃色光澤。
生長環境
附生於海拔600-700m的溝谷林中樹幹或岩石上。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根莖圓柱形,通常扭曲,長4-15cm,直徑約1cm。表面紅棕色至棕褐色,具明顯的縱溝紋和圓形突起的葉基痕,並有殘留的黃棕色鱗片。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略平坦,紅棕色,有多數黃色點狀分體中柱,排列成環,中心2個較大。氣微,味澀。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行血止痛。用於跌打損傷與腎虛腰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