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70(100)厘米。葉基生,較厚硬,長圓狀倒卵形、長橢圓形或卵形,寬大,長(5)10-30(40)厘米,寬3-8(10)厘米,先端通常鈍或圓,基部漸狹成柄,下表面常帶灰白色,開花時葉不凋落。
花序呈大型傘房狀或圓錐狀,花序軸常單生,圓柱狀,光滑,節部具大形褐色鱗片(下部者長達:厘米),通常由中部以上作3-4回分枝,小枝細而直,無不育枝或僅在分叉處具一簡單不育枝;
穗狀花序多少有柄,密集在末級分枝的上部至頂端,由2-7個小穗緊密排列而成;
小穗含1-2(3)花;外苞長約1-1.5毫米,寬卵形,先端急尖或鈍,有窄膜質邊緣,第一內苞長2-2.5毫米,先端有極窄的膜質邊緣而常鈍或圓,兩側的膜質邊緣約與草質部等寬或略寬;萼長約3-3.5毫米,倒圓錐形,萼筒基部和內方兩脈上被毛,萼檐淡紫色至白色,裂片先端鈍,脈不達於裂片基部,間生裂片有時略明顯;
花冠藍紫色。花期7-9月,果期8-9月。
產地生境
大葉補血草分布東起西伯利亞安加拉河中游,西至中歐東南部。中國新疆北部有分布;通常生於鹽漬化的荒地上和鹽土上,低洼處亦常見。大葉補血草是中生旱生耐鹽鹼植物,生命力旺盛,一般與
小獐毛、地白蒿、
芨芨草等其他鹽生植物形成多種復混群落,群落蓋度較高。
繁殖方法
種子採集及貯藏:在8月,當花序從藍紫色變成紅棕色時,種子成熟。由於種子不易脫落,採種期可延長至10月初。
種子圓柱形,黃棕色,千粒重0.667克,單株(3年生)可收種子4.6克,約6900粒。畝產種子57.8公斤。種子耐貯藏,貯藏3年後的種子仍保持80%的發芽率。
播種地的選擇:播種地應選擇在有灌溉條件的沙土或沙壤土上。土壤中性或偏鹼性,含鹽量適中或稍重有利於植株的生長發育,忌選擇粘性和保水性差的土壤為播種地。
播種期:
春播:播種前1年秋季平整土地,灌足冬水,第2年4月初播種,5月初即可出苗,場圃發芽率可達8.妮%,因該種種子發芽需要較高的溫度,所以春播過早,土壤不易保持一定的溫度,種子不能發芽。
夏播:夏季氣溫高,土壤水分蒸發量大,播後場圃發芽率還不到5%。
秋播:在秋季土壤凍結前,整地播種,播後灌足冬水,早春2月稍加鎮壓,壓碎土壤表皮,春季4月中旬就可出苗,場圃發芽率可達14.7%,且出苗整齊,生長快。從試驗發芽率和場圃發芽率看,種子發芽需要較高的溫度和濕度。
播種量及播種方法:條播每畝0.2-0.3公斤,點播0.2公斤,撒播可增大到每畝0.4-0.5公斤。為了便於管理,以條播或點播為好,播後覆土0.5-0.7厘米,稍經鎮壓即可。在地下水位較高或春雨較廣的草地、沙地、鹽鹼地上,春季和冬季也可撒播。條撒行距20厘米,點播株距20厘米x20厘米。
栽培技術
管理:春播或夏播播種地,在幼苗出土前,如果土壤太乾,可引水
灌溉。在子葉出土後5-10天,地下部分生長很快,地上部分只有兩片子葉逐漸長大,應適時拔掉雜草,以利幼苗的生長。在真葉長出3-4片後,應及時鬆土鋤草。
移栽及分櫱繁殖:6月中旬結合
間苗,在缺苗的地方可帶土移栽補植,成活率可達77`9%,早春移栽,成活率可達85.7%。也可進行分縈繁殖,早春從2年生植株的根繫上分離出萌發的新芽,移栽成活率可達90%以上。
主要價值
觀賞:大葉補血草是中國北方乾旱地區常見的一種多年生野生花卉。花期長,花藍紫色,密集,可以用於庭院綠化、園林綠化(比如:花壇和草坪鑲邊、路旁叢植等)、室內陽台盆栽。也可以用於花卉市場的配花材料。另外大葉補血草的花朵乾燥後顏色不敗,亦可作為插花、切花材料。
飼用:大葉補血草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適宜在鹽鹼地上生長,在中國新疆適合大面積種植。含蛋白質8.54%,脂肪1.83%,灰分17.9%,與禾本科牧草相近,可以作為新疆發展鹽鹼地種植的牧草,以彌補新疆飼料的短缺。
藥用:大葉補血草的根部含單寧新疆民間傳統用以鞣革,也供藥用。
生態:大葉補血草具有粗壯的肉質根,較為堅硬,主根深可達100厘米,具有防風固沙功能。
蜜源:大葉補血草成群分布,花色鮮艷,泌蜜吐粉豐富,蜜蜂喜歡採集,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並且對蜂群的繁殖和越冬極為有利。
其它:大葉補血草會釋放一種誘惑蒼蠅的物質,而這種物質對蒼蠅有毒性,大葉補血草的花香清爽淡雅,可以用於加工成香袋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