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胡枝子(豆科胡枝子屬下的一個種)

大葉胡枝子(豆科胡枝子屬下的一個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葉胡枝子(學名:Lespedeza davidii)為豆科胡枝子屬下的一個種。直立灌木,卵狀披針葉,總狀花序腋生或於枝頂形成圓錐花序,花通常呈紅紫色,果實為莢果,花期7-9月,果期9-10月。產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區模式標本采自江西省。本種耐乾旱,可作水土保持植物。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化學成分,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高1-3米。枝條較粗壯,稍曲折,有明顯的條棱,密被長柔毛。托葉2,卵狀披針形,長5毫米;葉柄長1-4厘米,密被短硬毛;小葉寬卵圓形或寬倒卵形,長3.5-7(-13)厘米,寬2.5-5(-8)厘米,先端圓或微凹,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全緣,兩面密被黃白色絹毛。總狀花序腋生或於枝頂形成圓錐花序,花稍密集,比葉長;總花梗長4-7厘米,密被長柔毛;小苞片卵狀披針形,長2毫米,外面被柔毛;花萼闊鐘形,5深裂,長6毫米,裂片披針形,被長柔毛;花紅紫色,旗瓣倒卵狀長圓形,長10-11毫米,寬約5毫米,頂端圓或微凹,基部具耳和短柄,翼瓣狹長圓形,比旗瓣和龍骨瓣短,長7毫米,基部具彎鉤形耳和細長瓣柄,龍骨瓣略呈彎刀形,與旗瓣近等長,基部有明顯的耳和柄,子房密被毛。莢果卵形,長8-10毫米,稍歪斜,先端具短尖,基部圓,表面具網紋和稍密的絹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米的乾旱山坡、路旁或灌叢中。本種耐乾旱,可作水土保持植物。生於較高的向陽山坡,路邊,草叢中。

分布範圍

產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區。模式標本采自江西省。

化學成分

從大葉胡枝子根皮中分離出四個新的二氫黃酮:胡枝子甲、乙、丙、丁素。 在對其莖皮研究中分得一個新的二氫黃酮類化合物,命名為胡枝子辛素,經波譜法測定其結構為6,8,5′一三異戊烯基-5,7,2′ ,4′- 四羥基(2s)一二氫黃酮,同時還分離到三個已知化合物白樺脂酸、正廿二酸和槐樹甙。
胡枝子辛素為淡黃色晶體。鹽酸一鎂粉反應陽性,三氯化鐵試劑陽性,磷鉬酸試劑顯紅棕色。紅外光譜顯示共軛羧基、羥基和偕二甲基。紫外光譜顯示二氫黃酮的特徵吸收。加入位移試劑氫氧化鈉、三氯化鋁、醋酸鈉後,均有較大紅移,吸收強度亦有增加,提示為5,7,4′-三羥基取代的二氫黃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