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紫蘇,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大葉香薷Elsholtzia flava (Benth.) Benth.的全草或根。分布於浙江、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樟木)等地。具有發表宣肺,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風熱感冒,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瘡癤腫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葉紫蘇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管狀花目
- 科:唇形科
- 屬:香薷屬
- 種:大葉香薷
- 分布區域:浙江、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樟木)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
入藥部位
全草或根。
性味
味辛,性涼。
功效
發表宣肺,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風熱感冒,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瘡癤腫毒。
相關配伍
1、治風熱感冒:大葉紫蘇50g,蘇木50g,柴胡25g。水煎服。
2、治疥瘡未潰:大葉紫蘇根50g。水煎服。並用葉開水燙過貼患處。(1-2方出自《元江哈尼族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用鮮葉貼敷。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大葉香薷:又名野蘇子、黃花香薷、修仙果、大葉香芝麻。直立半灌木,高0.6-2.6m。莖枝四棱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3-6cm,密被柔毛;葉片闊卵形或近圓形長8-15cm,寬5.2-8.2cm,先端突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偏斜,邊緣具鈍鋸齒,兩面被短柔毛,下面有金黃色腺點。輪傘花序多花密集成假穗狀花序,長6-10cm,頂生和腋生;苞片闊卵圓形;長約3mm,先端具小突尖,外面被柔毛,邊緣具緣毛;花萼鐘形,長約3.5mm,被柔毛及腺點,萼齒5,具線狀尖頭,花萼果時增長達6.5mm;花冠黃色,長約6.5mm,外面有柔毛及腺點,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近圓形,邊緣齧蝕狀,側裂片近長圓形,先端圓形;雄蕊4,前對較長,伸出,花絲無毛,花葯圓形,2室;子房4裂,花柱長於雄蕊,柱頭2淺裂。小堅果長圓形,長約1mm,黑褐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100-2900m的小河邊草叢、小灌木叢、林緣、路邊或開曠耕地。分布於浙江、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等地。
藥材性狀
莖略呈方柱形,光滑無毛;質堅硬。葉捲曲皺縮,展平後呈寬卵形或近圓形,通常長10-15cm,寬8-13cm,先端驟然尾狀漸尖,邊緣有鋸齒;葉柄長3-5cm。可見穗狀花序,花黃棕色。氣微香,味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