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0米,
胸徑20厘米。枝條常對生,粗壯,小枝圓柱形或鈍四棱形,乾時黑褐色,初時密被微柔毛,後漸變無毛。頂芽小,卵珠形,鱗片密被絹狀毛。葉近對生,卵圓形或橢圓形,長12—35厘米,寬5.5—8.5厘米,先端鈍或微凹,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硬革質,上面綠色,陵龍承光亮,無毛,下面黃綠色,晦暗,初密被短整盼漿棵柔毛,後毛被漸脫落但老時仍不完全脫落,三出脈或離基三出脈,側脈自葉基0—10毫米處生出且直貫葉端,中脈及側脈兩面凸起,橫脈及細脈兩面稍明顯或上面不明顯下面隱約可見;葉柄粗壯,長1—3厘葛海漏米,紅褐色,多少密被短柔毛。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1—3出,長6—26厘米,多分枝,分枝長1—2.5(6)厘米,末端為3—7花的聚傘花序,總梗長3—10(15)厘米,與各級序軸密被短柔毛。花淡綠色,長4—5(6)毫米,花梗長2.5—5毫米,密被灰色短柔毛;花被內外兩面密被灰色短柔毛,花被筒倒錐形,長1—2毫米,花被片6,外輪卵圓狀長圓形,長4毫米,寬2毫米,內輪長圓形,較狹,長約4毫米,寬1.5毫米,先端均銳尖;能育雄蕊9,花絲均被柔毛,第一
、二輪雄蕊長3毫米,花葯卵圓狀長圓形,與花絲近等長,4室,內向,第三輪雄蕊長3.6毫米,花葯長圓形,較狹,長約邀臭巴良1.5毫米,比花絲稍短,花絲近基部有一對圓狀腎形腺體邀乘糠,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輪,明顯,長2.3毫米,箭頭狀三角形,具長柄;子房卵球形,長1.5毫米,花柱纖細,長約3mm,柱頭盤狀扁平,具圓裂片。果卵球形,先端具小突尖,長9—10(12)毫米,寬約7毫米,鮮時淡綠色或綠色;果托倒圓錐形或碗形,稍增大,寬達8毫戶墊米,頂端有稍增大或開張的歡洪雅宿存花被片,果梗略增粗。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路旁、疏林或密林中,海拔140—1000米。
分布範圍
廣西西南部及西藏東南部斯里蘭卡,印度,緬甸經中南半島和馬來西亞至印度尼西亞也有。
主要價值
性味:甘、辛,溫。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止血,接骨。用於胃寒疼痛,虛寒泄瀉,風濕骨痛,腰肌勞損,陽痿,閉 經;外用治外傷出血,骨折,蛇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