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崖角藤

大葉崖角藤

大葉崖角藤(學名:Rhaphidophora megaphilla):為單子葉植物綱天南星科崖角藤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雲南省等地,生長於海拔600米至1,300米的地區,多生在潮濕熱帶密林中的大樹上或石灰岩山崖壁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葉崖角藤
  • 拉丁學名:Rhaphidophora megaphylla H. Li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天南星目 Arales
  • 天南星科 Araceae
  • 龜背竹族 Trib. Monstereae
  • 崖角藤屬 Rhaphidophora
  • 分布區域:雲南西雙版納勐海、景洪、勐臘
  •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報15(2): 102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鑑別特徵,

形態特徵

附生藤本植物,攀援高達30米以上。莖圓柱形,粗壯,粗3-4厘米,節間長1-6厘米;氣生根肉質,圓柱形,粗1-2毫米。葉柄綠色,近圓柱形,長50-70厘米,基部粗約2厘米,腹面具淺槽,槽乾時寬4毫米,兩側有膜質葉鞘達關節,脫落,關節長3厘米;葉片綠色,背面淡綠色,革質,極大,卵狀長圓形,先端驟尖,基部心形、全緣,長50-70厘米,寬28-50厘米,中肋粗壯,上面扁平,背面明顯隆起,基部寬達3毫米,Ⅰ級側脈10-13對,腹面不顯,背面隆起,幾平伸,與中肋成80-90度銳角,至邊緣弧曲上升並連線,Ⅱ、Ⅲ級側脈較纖細,極多數,與Ⅰ級側脈平行,脈距約3毫米,其間具網狀細脈。
6-106-10
花序頂生和腋生,基部有長25厘米、寬4-5厘米的披針形苞片。花序柄綠色,長15-16厘米,粗2厘米。佛焰苞狹長,席捲,蕾時長20-27厘米,綠白色,長漸尖,人為展平寬16厘米,花時舟狀展開,淡黃色,肉質,先端盔狀,乾時厚達2毫米。
肉穗花序無梗,淡黃綠色,乾時綠黑色,圓柱形,長約17-20厘米,粗2-3厘米,先端鈍,基部斜圓形。花密集,兩性;子房角柱狀,長7毫米,頂部截平,呈四邊形或六邊形,柱頭頭狀,突起,無柄;胚珠多數(≥8),長橢圓形或圓柱形;株柄細長,基部具微毛,生於側膜胎座上。雄蕊4,花絲扁,長2-3毫米,寬0.5-1毫米,花葯小,黃色。花期4-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600-1300米,生於潮濕熱帶密林中的大樹上及石灰岩山崖壁上。模式標本采自勐海。
大葉崖角藤墨線圖大葉崖角藤墨線圖
生境
附生於山谷密林中樹上, 附生於石上, 附生於樹上
海拔下限
800
海拔上限
1300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內分布
雲南省

分布範圍

我國特有。產雲南西雙版納勐海、景洪、勐臘。

鑑別特徵

大葉崖角藤與毛過山龍 R. hookeri 比較接近,但葉革質、更為寬大,長50-70厘米,寬28-50厘米,中肋二面無毛;佛焰苞大,長20-27厘米,寬在16厘米以上;肉穗花序長圓柱形,長17厘米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