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三叉蕨

大葉三叉蕨

大葉三叉蕨 Tectaria dubia,採集區域為:雲南省,非模式標本,標本保存在雲南大學保存完整,可通過郵件或實物查閱獲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葉三叉蕨
  • 拉丁學名:Tectariasubtriphylla(Hook.etArn.)Cop.
  • :植物界
  • :叉蕨科Aspidiaceae
  • :叉蕨屬Tectaria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用,

形態特徵

根莖粗壯,直立至匍匐橫生,作不規則分歧;外被多數深褐色的披針形鱗片。葉為一回羽狀複葉,疏生至近生。葉柄細長且被有細柔毛,基部則有與根莖同之鱗片;淡褐色至稻桿色。葉身具一作三分叉的頂羽片與1-2對的側羽片,最下一對側羽片又作羽狀深裂;羽片具柄,綠色至深綠色,邊緣有鈍的不規則齒刻,羽軸上著生多數蠕蟲狀;葉脈網狀,兩面著生蠕蟲狀毛,中肋於羽片背面呈紅褐色。孢子囊群圓形或卵狀,不規則散生於羽片背面,而多集中在近葉緣處。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於台灣(台中、南投、嘉義、高雄、平東、台東)、福建(南靖)、廣東(高要、鼎湖山、博羅,羅浮山、南海,西樵山、英德,滑水山、廣州,白雲山、樂昌、翁源、懷集、順德、新興、茂名、汕頭、寶安、恩平)、海南(海口、萬寧、陵水,尖山、昌江,佳切山、定安,毛祥山、儋縣,沙煲山,紅毛山、臨高,蓮花山、樂東,尖峰嶺、崖縣,南嶺)、廣西(武鳴,大明山、橫縣、藤縣)、貴州(荔波)、雲南(屏邊,大圍山)。國外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越南、印度尼西亞、玻里尼西亞亦產之。

主要價值

具有祛風除濕、收斂止血的作用。

藥用

【藥名】:三叉蕨
【拼音】:SANCHAJUE
【來源】:為實蕨科植物三叉蕨的葉。
【功效】:祛風除濕、收斂止血。
【主治】:治風濕骨痛,痢疾、刀傷,毒蛇咬傷。
【性味歸經】:澀,平。入肝、大腸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克;外用:搗敷。
【別名】:三叉羽蕨(《海南植物志》)、大葉入地蜈蚣、雞爪蕨(廣西融安、藤縣)、昏頭雞(《新華本草綱要》)
【動植物資源分布】:產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拉丁名】:三叉蕨Tectariasubtriphlla(Hook.EtArn.)
【考證】:始載於《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