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43.28平方公里,海拔1,800.00米,年平均氣溫15.00℃,年降水量800.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小麥、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946.00畝,人均耕地10.3畝,林地37,503.0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20.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80.00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946.00畝(其中:田1,594.10 畝,地1,351.90畝),人均耕地10.31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豆類等作物;擁有林地37,503.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178.9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24畝,主要種植花椒、漆樹、核桃、黃果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 24,469.00畝。有銅礦、鐵礦、石膏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無路燈。全村有220戶通自來水,有27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56%)。有192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0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38%和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戶(分別占總數的0.7%和1%)。
該村到鄉道路為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2.0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2.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拖拉機2輛,機車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94.1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94.1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4 畝。
到2007年底,該村農戶住房以其他住房為主,有126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6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20.0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0.74萬元,占總收入的48%;畜牧業收入121.21萬元,占總收入的3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000頭,肉牛180頭,肉羊650頭);林業收入26.89萬元,占總收入的26%;第二、三產業收入9.00萬元,占總收入的0.1%;工資性收入2.78萬元,占總收入的1%。農民人均純收入108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人(占勞動力的0.7%),在省內務工12人,省外6人。
人口衛生
截至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519戶,共鄉村人口1914人,其中男性1064人,女性850人。其中農業人口1914人,勞動力1346人。該村以僳僳族、白族為主(是僳僳族、白族混居地),其中僳僳族1208人,白族701人,其他民族5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08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100%;享受低保335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31.5公里,村內沒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502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截至2008年底,該村建有國小5所,校舍建築面積1,70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5人,在校學生267人,距離鄉中學22.00 公里。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67人,其中小學生193人,中學生74人。
新農村建設
2008年以後,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2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9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3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我村目前存在的問題:1.基礎設施落後,有幾個自然村需要解決通電問題。2.我村的人畜飲水需要水泥10噸來完成。。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我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黃果特色產業,種植面積5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317頭,牛210頭,羊870隻,每年轉移勞動力100人。充分利用我村委會優勢,以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二五’規劃末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2500元。。
地圖信息
地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