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菊頭蝠

大菊頭蝠

大菊頭蝠(學名:Rhinolophus luctus)是一種大型的菊頭蝠科蝙蝠,身體被毛細長而軟,略捲曲呈絨毛狀,毛色棕褐或菸灰褐色,毛尖略帶灰白色。我國有3個亞種。主要分布在中國南部,印度、尼泊爾、越南也有分布。大菊頭蝠雖然為廣布種,但其經常是獨居或成對生活,數量稀少。以昆蟲為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菊頭蝠
  • 拉丁學名:Rhinolophus luctus Temminck,1834 
  • 別稱:多毛菊頭蝠;絨菊頭蝠; 毛面菊頭蝠; 台灣大葉鼻蝠;羊毛蝠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翼手目
  • 菊頭蝠科
  • 菊頭蝠屬
  • 生活習性:喜單個物種棲息於小型洞穴內,食昆蟲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境習性,下屬亞種,種群現狀,保護級別,保護措施,經濟價值,

形態特徵

為國內體型最大的一種菊頭蝠。體長75-85mm,前臂長660-730mm。馬蹄葉發達,覆蓋鼻吻部,兩側不具小附葉。鼻孔內外緣突起,並衍生成杯狀的鼻間葉,鞍狀葉基部向兩側擴展成翼狀,使鞍狀葉呈三葉形。連線突先端低而圓,始於鞍狀後面甚下方,頂葉狹長,呈舌狀。體毛細長諒膠迎柔軟而捲曲,毛色棕褐或菸灰褐色,毛尖隱約有灰白色,形同霜。
大菊頭蝠大菊頭蝠
頭骨狹長,矢狀脊發達,齶橋長大於上頰齒列長的1/2,顳窩相對較小,鼻囊高,鼻後窩較深,眶間部狹。牙齒均小,上頜第1前臼齒甚小,位於齒列之中。翼膜不甚延長,第3指的第2指節之長不及第1指節的1.5倍。第3、4、5掌骨依次略長。

分布範圍

中國為次要分布區。國內見於貴州,杭州,安徽、福建、屑謎拳疊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國外見於印度尼西亞,緬甸,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越南。

生境習性

棲息於岩洞中,常紙艱漿與其他種菊頭蝠蹄蝠共處一洞,但總是單只獨掛在洞頂壁上,而且大多數離洞口不太遠的較亮處。在江西遂川捕獲的1隻,其懸掛處僅距地面不足3m高。據在浙江杭州千人洞1980-1986年觀察記錄,若不受驚擾,很少遷洞。在海南五指山的標本來自原始林緣的茅草坡上空,當時它們正在兩三隻結群飛翔覓食,不時在樹枝上倒吊者停歇。在安徽1月採到的雄體陰囊較大,睪丸5×3.5mm。食蟲。
大菊頭蝠大菊頭蝠

下屬亞種

在我國有3個亞種,即分布在陝西、河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和重慶的華南亞種(Rhinolophus luctus lanosus),分布在雲南的喜馬拉雅亞種(Rhinolophus luctusperniger)和分布在海南的海南亞種(Rhinolophus luctus spurcus)。

種群現狀

各地的數量均很少。種群非常小,占有面積有限,容易受膠拒人類活動的影響。
蝙蝠的棲息地(如洞穴、皮棄礦洞等)易受干擾。一些山洞被開發為旅遊點。農民為了收集蝙蝠糞和吃蝙蝠肉,在洞內煙燻或網捕危市達,致使它們不是離洞而去就是被捕殺。此外,殺蟲劑的套用也影雅您拳響到它們的生存。化肥農藥的使用威脅蝙蝠種群數量。通過富集作用,蝙蝠體內累積化學農藥等有害化學成分,導致蝙蝠繁殖低、生存能力受到影響。

保護級別

已列入《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評估級別:近危NT。

保護措施

保護已知的棲息地,禁止任意在岩洞區採石料、開發岩洞作他用。減少洞穴探險活動。在進行洞穴旅遊開發時, 首先進行墊烏慨境評估。對其周圍施噴殺蟲劑也應加節制,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鑒於其分布的特點,在有本種分布的主要地區,地方法規應予特別考慮保護措施。
大菊頭蝠大菊頭蝠

經濟價值

捕食昆蟲,但分布區小,數量不多,因此意義不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