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成演變
位置境域
地理環境
地質
地貌
水文
植被
所屬山脈
自然資源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大荒頂子,屬長白山脈威虎嶺,位於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區東北36千米處,南—北走向。水平面積約20.4平方千米,主峰海拔838.2米,山頂與東偏北13.5千米處的雙山子屯相對高度為488.2米。因日偽時期曾在山頂種植罌粟(鴉...
大荒頂子屬長白山系吉林哈達嶺。吉林哈達嶺屬長白山系張廣才嶺山脈,位於吉林省西南部,是輝發河與鰲龍河、飲馬河與東遼河的分水嶺,北起松花湖隔松花江接老爺嶺,南到渾河谷地接遼寧境內千山脈,大致沿東北方向延伸,長300千米,寬45~90千米,海拔高度東北段800~1200米,西南為400~500米,相對高度東北為800~1000...
大荒頂子東屯 大荒頂子東屯是1956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位於大荒頂子山北麓東側,故名。歷史沿革 1945年有散戶;1956年建屯,稱大荒頂子東屯;2016年因只有三戶在此居住,後將大荒頂子西與大荒頂子東合併稱大荒頂子。故該屯消失。
大頂子村台上鎮轄村之一。地處集安市台上鎮政府所在地東南10公里。因村位於大頂子山腳下,得名大頂子。東與清河鎮東岔村、西與荒崴子村、北與東明村、南與雙岔村力鄰。面積32.9平方公里。村莊概述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通化縣劃歸輯安縣,仍屬東鹹聚保大荒溝牌。民國和偽滿時期隸屬五區台上村大荒溝屯...
大高爾洛山,位於東豐縣四平鄉的東北部,海拔602.2米。西與老爺嶺相連,向東延伸為大荒頂子(海拔562.8米)、廟頂子(海拔552.5米)、白石砬子(海拔548.3米),經楊木背、頭道崗,落脈螞蟻頂子。主要由燕山期第二侵入期中一粗粒花崗岩、花崗斑岩組成。山體為東西走向,是境內梅河與沙河的分水嶺。冰粒子山,...
烏林朝鮮族鄉境內大部分為山地,地勢略微東高西低,北高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大荒頂子,海拔789.6米;最低點位於東崴子屯以東1千米處的河道上,海拔273米。水文 烏林朝鮮族鄉主要河流有蛟河、烏林溝河;蛟河由東向西流入松花湖,河道總長37.2千米。自然資源 烏林朝鮮族鄉境內礦藏資源主要為煤,儲量約9250萬立方米...
蛟河頂子 少砬哈子山 杉松頂子 東土山 西土山 大荒頂子 煙筒砬子山 奶子山 新開嶺 瓮泉嶺 老爺嶺 慶嶺 康大砬子 天橋崗 生菜頂子 牛心頂子 飛機照山 楊木大頂子 松花湖簡況 嘎呀河 拉法河 蛟河 團山子河 牤牛河 威虎河 漂河 龍鳳水庫 紅星水庫 慶豐水庫 大關門水庫 向陽水庫 仁和水庫 蛟河縣交通圖 蛟河...
頭道鎮地處長白山系老嶺山脈的北麓,渾江東岸,地勢東南、北高,西、西北低;境內最高點大荒頂子位於砬子溝嶺,海拔1002米;最低點小荒溝門位於西村,海拔300米。氣候 頭道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多年平均...
該河發源於奶子山鎮大荒頂子西麓海拔540米處,從東向西流經新立村、工業村、蛟礦老下盤井口,在口欽屯西1千米處注入小蛟河。此河屬松花江三級支流。河長11.8千米,流域面積27.7平方千米。平崗河 平崗河位於蛟河市境東南部。河口位於東經127°27',北緯43°38'。全流域在白石山鎮轄區內,原名太平溝,1981年...
新站鎮東部有大荒頂子山,西北部有老爺嶺山,南部有拉法山,中部形成了新站盆地,最低點在義馬河與拉法河交匯處,海拔294米。水文 新站鎮境內河道屬松花江流域,主要河流龍鳳河、老爺嶺河、民主河,於新站鎮南1千米處匯入拉法河。自然資源 新站鎮境內已探明的地下礦藏有伊利石、泥炭(草炭)、花崗岩等非金屬礦藏,...
黃松甸鎮東部和南部屬張廣才嶺西麓,境內山巒綿亘,最高點位於張廣才嶺大荒頂子,海拔838.2米;最低點位於勝利河東北,威虎河出境處,海拔351米。氣候 黃松甸鎮屬亞溫帶大陸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為900毫米,地勢高寒海拔高度474米,無霜期僅100—110天。水文 黃松甸鎮有發源於威虎嶺北側的威虎河由北向東流經,...
江源街道地處龍崗山脈東坡,地勢東高西低。主要山脈有:大荒頂子山,海拔1042.5米;西大頂子山,海拔948米;東大頂子山海拔924.8米;宮家窩子山,海拔845米;大架子山,海拔825.2米;鎮江山,海拔761.8米。水文 江源街道境內主要河流有:渾江、無名河、大青溝河、小青溝河等,最大峰流量2420.3米/秒,最小...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通化縣劃歸輯安縣,仍為東鹹聚保台上牌。民國時期為北一鎮東鹹聚保大荒溝牌,偽滿時期隸屬大荒溝村01945年為四區東葫蘆村01956年改為東明鄉東升村。1958年改為春光人民公社東葫蘆管理區01961年改為台上人民公社東葫蘆生產大隊01983年改為台上鄉東升村。1992年10月改為台上鎮東升村;...
東明村,明村台上鎮轄村之一。地處集安市台上鎮政府所在地東南3.5公里。轄東明、二道陽岔、小東溝3個自然屯,7個村民組。1984年,有居民480戶2060人。其中,農業人口1561人,人均純收入703元。村情概況 交通位置 東明村台上鎮轄村之一。地處集安市台上鎮政府所在地東南3.5公里。地名來源 原名大荒溝,因附近...
吉樂鄉境內河道屬松花江流域,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吉慶河,從東南至西北流經境內吉興、復興、吉祥、吉安、吉慶5個村,長15千米,流域面積93.6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大荒溝、小荒溝、大荒頂溝、臥龍溝、半截荒溝、挑參溝、猴崽子溝、大四馬溝、小四馬溝、老虎頂子溝等。自然災害 吉樂鄉主要自然災害為洪澇,平均3年1...
研究表明,吉南早太古宙高級區上殼岩是相及高角閃岩相的變質作用,綠岩帶則遭受了以低角閃岩相為主的變質提出太古宙地殼演古宙是處於相當大陸邊緣島弧構造環境、晚太古宙則處於大陸邊緣裂谷了太古宙中的通化光華—大荒溝、一直延續到撫松大方頂子一帶所出露岩、淺粒岩構造透鏡 體是早元古宙構造作用產物的新認識。...
主要支流有英英溝河、拐磨子河、大荒溝河、乾溝子河、小北溝河、坑伙洛河等。富爾江流經桓仁一段為其下游,江面平穩,淺處可涉渡。有業主溝、大荒溝、老黑背3處較大渡口。富爾江為渾江最大支流,落差較大,水量豐富。大雅河,為境內最大內河,明代稱棟鄂(董鄂)河,清時稱大鴨兒滸河,後按諧音演變為大...
吉林省長春市的榆樹市境內,拉林河流經榆樹市北部的泗河鎮、延和朝鮮族鄉、育民鄉,有大荒溝、灰塘溝、懷家溝、日升河4條較大河流由南向北注入拉林河,形成拉林河水系,境內流域1685.5平方公里。榆樹市境內有土橋鎮玉皇廟水庫,城發鄉石塘水庫,於家鎮向陽水庫、於家水庫,恩育鄉蘇家崗水庫5座中型水庫;有...
山市河,發源於張廣才嶺大嶺、高嶺子一帶,流經橫道河子、山市鎮,於石河村流入海浪河,流長83公里。流域面積726.4平方公里。上游水深0.5米,河面寬15米;下游水深0.7米,河寬25米,河道轉彎處水深2米。上游在橫道河子鎮內流段又叫橫道河。山市河主要支流有柳樹河、大荒溝水等。 治理開發 灌區工程 海...
智取了集賢鎮,繳了三十五團一個連的械,襲擊了寶清的蘭花頂子、五道梁子等處敵人,獲取了不少槍枝彈藥和棉衣,既充實了部隊,又打擊了敵人,擴大了抗日的影響。由於艱苦的革命鬥爭的磨鍊,白福厚很快地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1938年年底,他被提升為三團團長,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中期 隨著形勢的發展,...
貞淑的父親金仁俊(朱翊飾)和全家商量,將貞淑姐姐金明淑的小女兒朴順玉(張琳飾)送到了大山林中的頂子村。美麗的順玉在艱苦的生活中和貞淑小姨建立了美好的情感,她的靈秀和善良給全家人帶來歡樂。順玉和李昌善(陳逸恆飾)爺爺一家欣喜地迎來了貞淑的兒子——李永強(劉鵬飾)的誕生。李昌善和金仁俊都是性格鮮明...
沿途接納兩條支流,右側為大荒溝河,源於大荒溝,自東向西,流經三間房、五家屯、宋家屯。左側為前進銅礦溝河,源於鍋盔頂子北麓,東北向流。在永吉縣境接納大小支流11條,其中較大支流有白馬夫河、西陽河、四間河等,還有草廟子河,桃子溝河,五道溝河,鴉雀溝河,靠山河,三家子河,小荒溝河及巴虎河等小溪...
繞陽河,源於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察哈爾山,往東南流經新民、黑山、遼中、台安等縣,在高升鎮後屯入盤山縣境,經大荒、胡家、太平、新生、羊圈子、東郭匯入遼河(雙台子河)。繞陽河河長290公里。盤錦市境內流域面積868平方公里,河段長71公里。招蘇台河,發源於吉林省梨樹縣,流經四平、昌圖曲家店,...
1908年,清末候補知縣、奉吉勘界副委員劉建封奉旨踏查長白山時,看到了一個原始的木屋村落,在這裡人們捕魚圍獵、男耕女織,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此場景叫他激動萬分,欣然寫下了“走過大荒三百里,居然此處有桃源”的讚美詩句。這個木屋村落隸屬於漫江鎮,原名叫錦江村,有十幾戶人家,因村前有錦江而得名;又因...
日偽時期,因山野深廣,又為交通要塞 之地,被稱為岔巴氣和大荒溝。 偽滿大同2年(1933年)與偽滿康德9年(1942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三、 第六軍先後在鏡內老白山(今白山林場境內)創建抗聯密營基地,利用深山密 林天然屏障,堅持抗戰多年,以艱苦卓絕的鬥爭業績,譜寫了光輝的歷史篇章。 1948年春,合江省...
民國十五年(1926年),通化縣劃大荒溝以北歸金川縣。民國十八年(1929年),通化縣歸奉天省直屬。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以民國通化縣政府為基礎,建立偽通化縣公署,隸屬偽奉天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偽滿洲國建立偽通化省。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偽滿洲國將偽通化縣通化街公所劃出,成立通化市...
雙陽古屬肅慎。《山海經》載:“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曰不鹹(即長白山)有肅慎氏之國。”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231年,肅慎臣服於周,此地屬玄菟部。秦漢之間的500餘年中,為勿吉靺鞨玄菟郡,後來為扶餘遼東郡。迨至晉和十六國時,北方契丹族崛起,統馭各族,雙陽地屬扶餘府。公元581年至618年的隋朝時期,...
清光緒初年,屬通化縣西鹹聚保。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劃歸輯安縣,屬西鹹聚保台上牌和東鹹聚保荒崴子牌、大荒溝牌。民國元年(1912年),屬北一鎮西鹹聚保台上牌和東鹹聚保荒崴子牌、大荒溝牌。民國十二年(1923年),屬五區台上村和雙岔河村。日偽時期,屬五區台上保和雙岔河保。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
民國二年(1913年),屬大荒溝鄉頭八石、大荒溝、樺樹3村。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中和區(七區)。1956年,設水道鄉。1958年,劃歸中和公社,改水道管理區。1961年,中和公社析置水道公社。1983年,水道公社改為水道鄉。1992年9月,由水道鄉撤鄉設鎮,改為水道鎮。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水道鎮下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