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一說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荊姓兄弟古寶、懷寶二人來此建村,並以姓命村名。本村為兄古寶所建,稱大荊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荊家村
- 外文名稱:DaJingJiacun
- 人口:533人(2002年)
- 耕地面積:80.7公頃
- 轄區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
概況,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元末明初,一說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荊姓兄弟古寶、懷寶二人來此建村,並以姓命村名。本村為兄古寶所建,稱大荊家。弟懷寶居其東南0.5公里為小荊家(後改為東荊家)。後有翟、楊、劉、徐等姓遷入。 大荊家村位於海陽市南部,地處東經121°03′,北緯36°39′。東與東荊家村為鄰,西與南丁村以河港中心為界,南臨黃海,北與西沽頭村接壤。隸屬大閻家鎮,距鎮政府駐地6公里,距市政府駐地19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0.7公頃,海淡水養殖面積2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花生、桑、蘋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191戶,533人。有荊、翟、楊、劉、徐、王、李、孫、由、方等10姓,均為漢族,其中荊姓人口較多。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3年,成立大荊家國小,有36名學生。1974年,集體建校舍21間,4個年級,學生60多名。1980年,村集體辦起了幼稚園。1983年,蚯蚓養殖場經理方文理出資,為幼稚園添置標準桌椅24套;村集體又配置了單槓、雙槓、滑梯、腳踏風琴等教學設施,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21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生活多半是吃糠咽菜。建國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00多公斤。1983年,全村人均糧食400多公斤。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700元;有各種運輸車輛108台,機車60輛,電話128部,手機10部,彩電120台,電冰櫃20餘台,洗衣機8台。 村莊建設解放前,村內街道不整齊,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不足6平方米,房屋低矮黑暗。1985年,村統一規劃了街道和房屋建設。1999年,修通南北大街。2002年,人均居住面積27平方米。 集體福利1986年,村投資1萬元,修建自來水池,全村吃上了自來水。1987年,集體補貼2萬元,全村安裝上閉路電視。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4年,中共地下黨員趙秀春來村,先後發展了荊兆芝、荊兆桂、荊兆文、徐正修等人入黨,並建立黨支部,荊兆芝任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在黨組織領導下,村里成立了互助組,並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反霸鬥爭,組織支前隊20多人,隨軍參加萬第討伐趙保原戰鬥。1949年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8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34名。曾先後有荊兆芝、荊兆信、荊維權、荊維寶、荊舜豐、荊崇仁、荊兆儉、翟春壽、荊維東任村黨支部書記。自翟春壽任職以來,村黨支部多次被中共海陽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單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4年,成立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委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1944-1999年,先後有荊兆桂、荊維權、荊維明、荊維寶、荊兆儉、翟春剛、荊維世、荊崇敏、荊信遠、翟春河等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1999年,翟春河當選為首屆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4月,荊兆儉當選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