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茱萸丸

大茱萸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活幼口議》卷十七。具有大寬胸膈,平厚腸胃,正氣溫中,消疳磨積,止吐瀉,進美飲食之功效。主治小兒飲食過度,臌脹,胸膈上下氣不宣通,郁滯迷悶,情思少樂,大則作喘,強食不化,作渴煩躁,坐臥不任,肢體倦怠,腹脅疼痛。

基本介紹

  • 名稱:大茱萸丸
  • 出處:《活幼口議》卷十七
  • 組成:蓬莪術、京三棱、乾薑、青皮、陳皮、木香、丁香、巴豆、綠小細吳茱萸
  • 功用:大寬胸膈,平厚腸胃,正氣溫中,消疳磨積,止吐瀉,進美飲食
  • 主治:小兒飲食過度,臌脹,胸膈上下氣不宣通,郁滯迷悶,情思少樂,大則作喘,強食不化,作渴煩躁,坐臥不任,肢體倦怠,腹脅疼痛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蓬莪術、京三棱(醋煮)各一分,乾薑(炮)、青皮、陳皮(並去白)、木香、丁香各二分,巴豆(去殼心膜,出油)二十一粒,綠小細吳茱萸二錢。

用法用量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大者加服;生薑、大棗湯送下。

功用

大寬胸膈,平厚腸胃,正氣溫中,消疳磨積,止吐瀉,進美飲食。

主治

小兒飲食過度,臌脹,胸膈上下氣不宣通,郁滯迷悶,情思少樂,大則作喘,強食不化,作渴煩躁,坐臥不任,肢體倦怠,腹脅疼痛。

附方

名稱:大茱萸丸
組成:吳茱萸半升,細辛、芍藥、柴胡、旋覆花、黃芩、紫蔻、人參、白朮、茯苓、乾薑、桂心、附子(炮)、甘草(炙)、半夏(洗)、當歸各半兩(一方有前胡、乾地黃、蜀椒,無柴胡、黃芩、桂心)
用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三丸,食前服,一日三次,不知稍加
主治:心腹寒疝,胸中有逆氣,時上搶心痛,煩渴,不得臥,面目惡風,悸掉,惕惕時驚,不欲飲食而嘔,變成寒熱
出處:《外台秘要》卷七引《范汗方》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活幼口議》:“大茱萸丸,治小兒飲食過度,膨脹胸膈,上下氣不宣通,郁滯迷悶,情思少樂,大則作喘,強食不化,作渴煩躁,坐臥不任,肢體倦怠,腹脅疼痛,宜服大茱萸丸良方。蓬莪,京三棱各一分,醋煮乾薑,炮青皮,陳皮並去白,木香,丁香各二錢,巴豆二十一粒,去殼,心膜出油,綠小細萊萸二錢。上為末,醋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大者加服,生薑棗子湯下。議曰:痞鬱結注,所因脾胃飲食生冷黏膩,積氣不化,滯在胸膈,乃總名。上日三焦,下日三脘,上下相貫,來去相侵,虛處所受,弱處所發,致疾乃因久不克化成害。或由常不宣通,癮瘕痞癖,積之所由至,疳痢吐瀉,積之所因作。今用此方,大寬胸膈,平厚腸胃,正氣溫中,消疳磨積,能止吐瀉,進美飲食,藥有神功,尤宜察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