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菟絲子

大花菟絲子

大花菟絲子(學名:Cuscuta reflexa Roxb.)是旋花科 ,菟絲子屬寄生草本植物,莖纏繞,黃色或黃綠色,較粗壯,直徑可達3毫米,花序側生,少花或多花著生成總狀或圓錐狀;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鱗片狀;花萼杯狀,基部連合;花冠白色或乳黃色,芳香,筒狀;雄蕊著生於花冠喉部,花絲比花葯短得多,花葯長卵形;鱗片長圓形,長達花冠管中部,邊緣短而密的流蘇狀;子房卵狀圓錐形。蒴果圓錐狀球形,果皮稍肉質。種子長圓形,黑褐色。

分布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泰國及斯里蘭卡至馬來西亞。中國湖南、四川、雲南、西藏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900-2800米的路旁或山谷灌木叢中。

大花菟絲子收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第414種)。大花菟絲子的藥用功效同菟絲子。

(概述圖參考: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主要價值,物種危害,症狀,危害,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寄生草本,莖纏繞,黃色或黃綠色,較粗壯,直徑可達2-3毫米,無葉,有褐色斑。
花序側生,少花或多花著生成總狀或圓錐狀,長1.5-3厘米,基部常分枝,無總花梗;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鱗片狀;花梗長2-4毫米,連同花序軸均具褐色斑點或小瘤;花萼杯狀,基部連合,裂片5,近相等,寬卵形,長2-2.5毫米,頂端圓,背面有少數褐色瘤突;花冠白色或乳黃色,芳香,筒狀,長5-9毫米,裂片三角狀卵形,約為花冠管長的1/3,通常向外反折,或有時直立,早落;雄蕊著生於花冠喉部,花絲比花葯短得多,花葯長卵形;鱗片長圓形,長達花冠管中部,邊緣短而密的流蘇狀;子房卵狀圓錐形,花柱1,極短,柱頭2,舌狀長圓形。蒴果圓錐狀球形,成熟時近方形,頂端鈍,直徑達1厘米,果皮稍肉質。種子長圓形,長約4毫米,黑褐色。

主要變種

短柱頭菟絲子Cuscuta reflexa Roxb. var.anguina (Eegew.) C. B. Clarke),花較小(約長6毫米),花冠裂片相當於花冠管長的1/3或1/2;花葯較短且無柄著生於花冠彎缺處;柱頭短,圓錐狀,近於無柄,多少直立。產雲南大理。分布印度北部、東部,錫金,緬甸,印度洋中之島嶼(模里西斯)。
大花菟絲子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900-2800米的路旁或山谷灌木叢。喜高溫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較強。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泰國及斯里蘭卡至馬來西亞。中國湖南、四川、雲南、西藏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主要以種子繁殖,在自然條件下,種子萌發與寄主植物的生長具有同步節律性。當寄主進入生長季節時,菟絲子種子也開始萌發和寄生生長。在環境條件不適宜萌發時,種子休眠,在土壤中多年,仍有生活力。
種子萌發後,長出細長的莖纏繞寄主,自種子萌發出土到纏繞上寄主約需3天。纏繞上寄主以後與寄主建立起寄生關係約需1周,此時下部即自乾枯而與土壤分離,從長出新苗到現蕾需1個月以上,現蕾到開花約10天,自開花到果實成熟約需要20天左右。因此,菟絲從出土到種子成熟約需80-90天。菟絲子從莖的下部逐漸向上現蕾、開花、結果、成熟,同一株菟絲子上的開花結果的時間不一致,早開花的種子已經成熟,遲開花的還在結實,結果時間很長,數量多,1株菟絲子能結數千粒種子。
也能進行營養繁殖,一般離體的活菟絲子莖再與寄主植物接觸,仍能纏繞,長出吸器,再次與寄主植物建立寄生關係,吸收寄主的營養,繼續迅速蔓生。
傳播途徑:主要是以種子進行傳播擴散。菟絲子種子小而多,壽命長,易混雜在農作物、商品糧以及種子或飼料中作遠距離傳播。纏繞在寄主上的菟絲子片斷也能隨寄主遠征,蔓延繁殖。

主要價值

種子可藥用,功效同菟絲子。是一味平補腎、肝、脾之良藥,臨床主要套用於腎虛腰痛、陽痿遺精、尿頻、宮冷不孕、目暗便溏之腎陰陽虛證。
菟絲子甘、溫,歸腎、肝、脾經,具有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之功效,始載《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甘味一般具有滋補作用,甘辛微溫,稟氣中和,既可補陽,又可益陰,具有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的特點。固精安胎與性激素樣作用。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內寓元陰與元陽,是人體生殖發育的根源,臟腑機能活動的原動力。

物種危害

症狀

苗木和花卉均可受菟絲子寄生危害。花卉苗木受害時,枝條被寄生物纏繞而生縊痕,生育不良,樹勢衰落,觀賞效果受影響,嚴重時嫩稍和全株枯死。成株受害,由於菟絲子生長迅速而繁茂,極易把整個樹冠覆蓋,不僅影響花卉苗木葉片的光合作用,而且營養物質被菟絲子所奪取,致使葉片黃化易落,枝稍乾枯,長勢衰落,輕則影響植株生長和觀賞效果,重則致全株死亡。

危害

菟絲子的寄生範圍較廣,可寄生於豆科、茄科、薔薇科、無患子科等許多科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其根已退化,葉片退化為鱗片狀,莖為黃色絲狀物,纖細,肉質,繞於寄生植物的莖部,以吸器與寄主的維管束系統相連結,不僅吸收寄主的養分和水分,還造成寄主輸導組織的機械性障礙,其纏繞寄主上的絲狀體能不斷伸長,蔓延。

防治方法

嚴格檢疫:防止菟絲子雜草種子、斷莖等隨苗木調運等傳人新地區,加強檢疫是重要的工作內容。在掌握菟絲子發生的地點、寄主類型以及可能傳播的途徑的前提下,加強對這些苗木的嚴格檢驗,研究有效的檢疫器材、方法和程式,對提高檢疫的精確性,具有重要意義。根據菟絲子種子的大小和混雜的作物種子大小,選用適當目的篩子,徹底篩出檢疫對象,確保檢疫工作順利開展。
物理措施:低矮灌木、草坪上的菟絲子,可以在開花前進行人工剷除,收集人工剷除的菟絲子,經暴曬後深埋。春末夏初,常檢查苗木和花卉,一旦發現菟絲子幼苗,及時拔除燒毀深埋。每年5-10月,結合修剪,剪除有菟絲子寄生的枝條,或將藤莖拔除乾淨。受害嚴重的地塊,每年深翻,種子埋於3厘米以下不易出土萌發(也可採用封閉式除草劑進行防控)。春末夏初,發現菟絲子連同雜草及寄主受害部位一起消除並銷毀,清除受害的萌櫱枝條和野生植物。
生物防控:生物防控工作主要以真菌進行防治為主,已從感病菟絲子藤莖上分離到5屬7種病原真菌,其中有3屬4種真菌已成功地用於菟絲子的生物防治。
用孢子懸浮液噴前預浸3消失並添加2蔗糖可使真菌製劑的孢子提前萌發,提高萌發率;即使在大氣乾旱的條件下,噴後3消失內孢子萌發率仍超過50。菟絲子的生物學特性和防除研究時大花菟絲子有自然感病死亡的現象,並從患病的大花菟絲子藤莖上分離到四種病原真菌半裸鐮孢腐皮鐮孢、茶褐斑擬盤多毛孢和細交鏈孢。這4種真菌均能使大花菟絲子致病而死,致病力由強到弱的順序是:腐皮鐮孢>半裸鐮孢>茶褐斑擬盤多毛孢>細交鏈孢。在室內,噴施半裸鐮孢的孢子懸浮液到寄生在盆載寄主上的大花菟絲子上,一周內大花菟絲子藤莖全部感病死亡,而寄主未見受侵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