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紫菀(Aster megalanthus Ling),菊科,紫菀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徑達6毫米),有密集的鬚根,有單生的花莖和蓮座狀葉叢。
產於四川西部(鷓鴣山)。海拔40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花紫菀
- 學名:Aster megalanthus Ling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屬:紫菀屬 Aster
- 組:山菀組 Sect. Alpigenia
- 種:大花紫菀
-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
- 系:東俄洛系 Ser. Tongolenses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徑達6毫米),有密集的鬚根,有單生的花莖和蓮座狀葉叢。
大花紫菀
![大花紫菀 大花紫菀](/img/f/1d8/gN2MmZ0ITOlBzMmFDOzEmM4IDNjVWYmNmZ3cjM2Q2N4IGOxEWMwYDO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莖直立,高35-45厘米,粗壯(徑5-7毫米),有棱及細溝,下部被錯雜長達4毫米的長毛,上部紫紅色,被較密的短毛,下部有較密的葉。
基部葉在花期枯萎或生存,與蓮座狀葉同形,長圓狀匙形,長7-12厘米,下部漸狹成具寬翅的柄,頂端鈍或圓形,近全緣;中部以上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或線狀披針形,漸狹小,無柄,頂端鈍或尖;全部葉兩面被稍密的短毛,邊緣和中脈被開展的長毛,中脈粗壯,離基三出脈在下面凸起,側脈細。
頭狀花序在莖端單生,徑約6.5厘米。總苞半球形,徑約2厘米;總苞片約3層,草質,下部革質,長圓狀或線狀披針形,長約10毫米,寬1.5-2毫米,外面被密粗毛,內面上部被短毛,邊緣常稍紅色,頂端鈍或稍尖。
舌狀花約100個,舌片紫紅色,長25-30毫米,寬3.4毫米。管狀花黃色,長約6毫米,外面有疏短毛。
花柱附片長披針形。冠毛1層,紫褐色,長不超過管狀花的管部,有少數不等長的糙毛。子房長2毫米,稍扁,被密短毛。
花期8月。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4000米的地帶。
分布範圍
本種提示
此種與東俄洛紫菀 (A. tongolensis Franch.) 顯然接近,但植株較大,總苞片長而上部反折,舌狀花較多數,舌片較寬大,管狀花也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