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白豬

大花白豬

大花白豬為脂肉兼用型,現主要分布於廣東省中部和北部地。歷史上系中原地區人民大規模南遷時將中原豬種帶到南方,與當地豬雜交並經長期選育而成。以佛山地區的南海、順德、中山、高鶴、番禺、增城以及肇慶等為中心產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花白豬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簡介,外形特徵,特點,養殖,

簡介

大花白 豬是廣東大耳黑白花豬的統稱,由 分布於廣東各地的大花烏豬、金利豬、梅花豬、梁村豬、四保豬和坭 坡豬合併,1983年統稱為大花白 豬。過去農戶習慣以產地名稱和集 散地對其進行命名,因此,大花白 豬的俗名很多。目 前,大花白豬可分為 三個品系,即粵北品 系、粵中品系和粵東 品系,三個品系間毛 色存在較大的差異, 粵北系與粵東系的黑 毛覆蓋率高於粵中 系;三個品系間母豬 體型和繁殖性能方面 存在顯著差異,而公 豬除粵北系與粵中系尾長差異顯著 外,其他性狀均無顯著差異。
大花白豬為脂肉兼用型,主 要分布於粵北、粵中地區,具有適 應高溫多濕的環境、耐粗飼、早熟 易肥、沉積脂肪能力強、肉質好、肉味鮮美、高繁殖力、發情症狀明 顯、母豬的哺乳性能好等優良特 性,被廣泛用作商品豬生產的雜交 母本,是我國優良地方豬種之一。

外形特徵

體型中等,耳稍大下垂,額部多有橫行的皺紋。背腰較寬微凹,較大。背毛稀疏,毛色為黑白花,頭部和臂部有大塊黑斑,腹部、四肢為白色,背腰部及體側有大小不等的黑塊,在黑白色交界處形成暈。
額部緣鼻而下,為條狀白色,至嘴筒分成半環形的自環將嘴筒圍繞,嘴及鼻前端為黑色。下齶、四肢、尾端及體軀的大部分均為白色,背,臀及體側有大小不等的黑斑,在黑斑周圍,被黑皮白毛之灰帶環繞。頭大小適中,額寬而稍平,成年豬在額上有“八”字或“::”形的皺紋。耳呈葵扇狀,稍大而下垂,由於耳根有力,故下垂而不貼面,側看似將眼睛遮蓋。嘴呈瓦筒狀,微向上彎,長短適中。頸短闊而肌肉結實。背腰一般平直有力,體軀長短適中,胸部較深,臀部傾斜,腹部膨大,但不拖地,公豬前軀發達,而母豬則後軀較發達。

特點

大花白豬屬華中型豬種,是被列入國家豬種資源保護的豬種。具有早熟易肥,性情溫馴,耐粗飼,適應性強,能適應炎熱潮濕氣候,繁殖力強,哺乳性能好,肉質鮮嫩鮮美等優良特性。成年公豬平均體重130千克,母豬110千克。性成熟早,小公豬50日齡時已出現游離精子。小母豬初情期約為3月齡,4~6月齡可配種受胎。母豬每胎產仔數11頭以上,經產母豬每胎平均產仔13頭,初生重0.7千克。 大花白豬與巴克夏公豬和陸川公豬雜交,雜種後裔的肥育性能提高。與長白豬、杜洛克和漢普夏等公豬雜交,則雜種後裔的胴體瘦肉率和增重速度明顯提高。母豬利用年限長達9年,是我國優良的地方品種。
大花白豬目前在廣東省板嶺原種豬場內專設的地方品種資源場進行保種。

養殖

大花白豬,它能夠適應高溫多濕的環境,具有耐粗飼、早熟易肥、沉積脂肪能力強、肉質好、肉味鮮美、繁殖力高、發情症狀明顯、母豬的哺乳性能好、利用年限長等優點,是我國優良的地方豬種之一。本期節目介紹大花白豬基本特徵、繁殖、飼養管理及衛生防疫的整個養殖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