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蹦砂最早出現在一八八二年(清光緒八年),創始人李禧製作的蹦砂以其甘香酥化,風味獨特而為人推崇,繼而馳名省港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是遊客到廣東必爭購買的休閒小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良硼砂
- 最早出現:一八八二年(清光緒八年
- 創始人:李禧
- 外形描述 :形似蝴蝶,色澤金黃,甘香酥脆。
外形描述,製作方法,原料,製作過程,
外形描述
以糖鹽麵團製片,折卷後切捏成蝴蝶形,油炸則成。形似蝴蝶,色澤金黃,甘香酥脆。
蹦砂傳統做法為麵粉拌和豬油、南乳、白糖等配料而成的食品,形似金黃色蝴蝶,順德俗稱蝴蝶為“嘣砂”,故得此名。始創於清乾隆年間縣城東門外的“成記”老鋪,初為脆硬薄片;後來“李禧記”改進,風味甘香酥化,鹹甜適度,品種有蚝油、蝦蓉、欖仁、南乳等。
製作方法
原料
麵粉5公斤(其中0.5公斤發麵種)、白砂糖2.5公斤、花生油150克(油膽)、南乳250克、食鹽100克、食臭粉10克、味粉10克、鹼水50克、清水1公斤、花生油4.5公斤 酵母4克
製作過程
將麵粉與白糖、精鹽、南乳、小蘇打和清水750克,揉和成麵團,再壓製成厚0.3厘米、寬18厘米的長條。在麵粉條中間抹1層花生油,再抹1層水,邊緣外不抹油,只抹水,捲成5層圈的圓柱形卷,粘邊朝下,壓成一邊高一邊低的傾斜長條。按0.2厘米厚切片,每四刀1塊每一至三刀不切斷,第四刀切斷,然後捏成蝶形。 將花生油煮至四成熱,將蝶形的麵粉團分批炸至金黃色,撈出瀝乾油即成。
此產品放於陰涼乾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