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1月3日,中共江蘇省淮陰縣委領導大興莊一帶農民舉行的武裝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興莊起義
- 發生時間:1930年11月3日
- 發生地點:大興莊
- 領導單位:中共江蘇省淮陰縣委領導
起義背景,起義經過,
起義背景
1930年7月,中共淮陰縣委根據省委的指示精神,及時召開擴大會議,將縣委改為縣行委,縣委書記王伯謙任行委書記。會後,行委即著手進行“八一”起義的各項準備,在大興莊、三尖、老張集等地召開黨、團員和農民協會會員會議,落實行動計畫。同時,在黨、團員和農協會員中等集槍枝。
“八一”前夕,縣行委召開會議,認為準備工作明顯不足,決定將起義時間推遲到10月底,後又決定於11月3日在大興莊舉行起義,並成立了總指揮部,王伯謙任總指揮。
起義經過
11月3日清晨5時,王伯謙、陳霞林等人率領四五百人的農民武裝,手執武器,臂帶紅袖章,從南路分多股奔向大興莊;靳又朋、高洪學、高澤夫等則帶領隊伍從北路奔向大興莊東北角的炮樓。在大興莊黨支部和赤色農會的配合下,隱蔽在地主武裝“保家勇”中的“內線”及時打開了圩門,起義隊伍打著繡有鐮刀斧頭的紅旗擁進圩內,通過保衛團班長郭景春迅速繳了商會保全團、公安隊的槍,收繳了吳有池等地主的武器,共收繳槍四五十支,子彈1000餘發。上午10時許,在大興莊西庵國小召開民眾大會,鬥爭了惡霸地主吳竹修、吳有池、吳子亭、魯大朋、孫壽玉和一些字號店的老闆。同時,起義隊員打開了地主吳子亭等的糧倉,當眾燒毀地契和債券,群情振奮。
下午3時,突然響起槍聲,國民黨駐老張集的保衛團和警備隊,糾集五里莊的保衛團,從西、北兩個方向猛撲過來。赤衛隊員開槍阻擊,雙方展開激戰。鑒於情況緊急,起義指揮部決定邊抵抗邊撤退。但敵人很快逼近圩外,不斷向圩內開槍,赤衛隊則利用圩牆為依託向敵還擊,雙方相持約半個小時。敵人察覺起義隊伍缺乏軍事素質,便發起衝鋒。赤衛隊員抵擋不住,紛紛向圩外撤退。傍晚,起義隊伍陸續撤出,各自分散隱蔽。收繳的槍枝大部分未能帶走,突擊隊員唐竹良在戰鬥中陣亡,起義遭到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