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濕地研究

大興安嶺濕地研究

《大興安嶺濕地研究》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國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興安嶺濕地研究
  • 作者:劉國強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64570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全球環境基金“增強大興安嶺地區保護地網路的有效管理項目”部分成果的總結,包括大興安嶺地區項目示範點概況、濕地價值評估、濕地碳吸收能力研究、凍土及其退化對濕地的影響研究、濕地生態系統監測、濕地生態系統恢復、濕地保護信息系統及大興安嶺的蝴蝶本底資料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大興安嶺地區項目示範點概況 1
第一節 黑龍江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
一、自然地理概況 1
二、濕地及其野生動植物資源概況 3
三、所在地區社會經濟狀況 6
四、發展歷史及法律地位 7
五、保護對象 7
六、土地概況及功能區劃 7
第二節 內蒙古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 8
一、自然地理及景觀概況 8
二、濕地及其野生動植物資源概況 9
三、所在地區社會經濟狀況 11
四、濕地公園主要職能 12
五、功能區劃及土地權屬 13
第二章 大興安嶺地區濕地價值評估 15
第一節 國內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方法概述 15
一、國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方法 15
二、國內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方法 19
三、國內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方法體系研究 20
四、濕地生態系統服務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22
五、未來發展趨勢 24
第二節 大興安嶺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方法建立 25
一、大興安嶺濕地生態系統分類、遙感影像解譯和精度驗證 25
二、確定大興安嶺濕地生態系統功能與生態服務的相對量級 28
三、建立大興安嶺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貨幣價值之間的關係 30
四、建立大興安嶺濕地生態系統服務相對量級和貨幣價值之間的關係 31
五、運用大興安嶺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方法進行價值估算 31
第三節 大興安嶺地區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結果 31
一、大興安嶺地區濕地生態系統總體服務價值評估結果 31
二、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結果 32
三、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結果 33
四、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區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結果 34
五、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結果 35
第四節 大興安嶺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方法檢驗 36
第五節 結論與討論 37
第三章 大興安嶺地區濕地碳吸收能力研究 40
第一節 研究方法介紹 40
一、土壤樣品採集 40
二、土壤容重與含水量測定方法 41
三、210Pb和137Cs測年 41
四、碳固定速率估算 42
五、沼澤碳儲量估算 42
第二節 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固碳量評估 43
一、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土壤碳儲量估算 43
二、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土壤定年及固碳速率評估 44
第三節 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固碳量評估 45
一、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濕地土壤碳儲量估算 45
二、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濕地土壤定年及固碳速率評估 45
第四節 大興安嶺地區固碳量評估 46
一、大興安嶺地區泥炭地土壤碳儲量估算 46
二、大興安嶺地區泥炭地固碳潛力評估 49
三、大興安嶺地區濕地固碳潛力的影響因素 49
第五節 結論與討論 53
一、結論 53
二、大興安嶺地區濕地增強碳匯能力建議與未來研究趨勢 53
第四章 大興安嶺地區凍土及其退化對濕地的影響研究 55
第一節 凍土及其退化特徵 55
一、凍土概述 55
二、東北凍土及其退化事實 56
第二節 凍土退化的驅動力分析 58
一、氣候變暖 58
二、人類活動 59
第三節 凍土與濕地的共生關係及凍土退化對濕地的影響 59
一、凍土與濕地的共生關係 59
二、凍土退化對濕地的影響 61
第四節 結論 63
第五章 大興安嶺地區濕地生態系統監測 64
第一節 濕地生態系統監測指標體系 64
一、濕地生態監測內容 64
二、濕地生態監測指標 65
三、濕地生態系統監測技術與方法 66
第二節 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監測 70
一、植物生態監測 70
二、獸類資源生態監測 72
三、鳥類資源生態監測 77
四、兩棲、爬行動物資源生態監測 79
五、魚類資源生態監測 82
第三節 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監測 85
一、植物生態監測 85
二、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獸類資源調查 86
三、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鳥類資源調查 87
四、魚類資源調查 89
第四節 結論與討論 91
第六章 大興安嶺的蝴蝶 94
第一節 鳳蝶科Papilionidae 94
一、綠帶翠鳳蝶 94
二、金鳳蝶 94
三、柑橘鳳蝶 95
第二節 絹蝶科Parnassiidae 96
一、紅珠絹蝶 96
二、小紅珠絹蝶 96
三、微點絹蝶 97
四、白絹蝶 97
五、艾雯絹蝶 98
六、冰清絹蝶 98
第三節 粉蝶科Pieridae 99
一、黎明豆粉蝶 99
二、北黎豆粉蝶 100
三、斑緣豆粉蝶 100
四、北方豆粉蝶 101
五、黑緣豆粉蝶 101
六、莫氏小粉蝶 102
七、突角小粉蝶 103
八、絹粉蝶 103
九、菜粉蝶 104
十、暗脈菜粉蝶 105
十一、雲粉蝶 105
十二、鉤粉蝶 106
十三、尖鉤粉蝶 106
第四節 蛺蝶科Nymphalidae 107
一、小豹蛺蝶 107
二、新小豹蛺蝶 108
三、伊諾小豹蛺蝶 108
四、老豹蛺蝶 108
五、綠豹蛺蝶 109
六、青豹蛺蝶 109
七、銀斑豹蛺蝶 110
八、福豹蛺蝶 110
九、燦福豹蛺蝶 111
第五節 珍蛺蝶複合種Clossiana complex 112
一、黑珍蛺蝶 112
二、女神珍蛺蝶 112
三、鉑蛺蝶 113
四、卵珍蛺蝶 113
五、北冷珍蛺蝶 114
六、通珍蛺蝶 114
七、佛珍蛺蝶 115
第六節 網蛺蝶複合種Melitaea complex 115
一、黑密蛺蝶 115
二、黃密蛺蝶 116
三、布密蛺蝶 117
四、網蛺蝶 117
五、斑網蛺蝶 118
六、艾網蛺蝶 118
七、月牙網蛺蝶 119
八、中堇蛺蝶 119
第七節 麻蛺蝶和線蛺蝶組Tortoiseshells and Admirals group 119
一、孔雀蛺蝶 120
二、蕁麻蛺蝶 120
三、小紅蛺蝶 121
四、柳紫閃蛺蝶 121
五、紫閃蛺蝶 122
六、細帶閃蛺蝶 122
七、蜘蛺蝶 122
八、紅線蛺蝶 123
九、揚眉線蛺蝶 123
十、夜迷蛺蝶 124
十一、白鉤蛺蝶 124
十二、朱蛺蝶 125
十三、白矩朱蛺蝶 125
十四、黃緣蛺蝶 126
第八節 環蛺蝶複合種Neptis complex 127
一、提環蛺蝶 127
二、小環蛺蝶 127
三、中環蛺蝶 128
四、單環蛺蝶 128
第九節 眼蝶科Satyridae 129
一、愛珍眼蝶 129
二、英雄珍眼蝶 129
三、油慶珍眼蝶 130
四、多眼蝶 130
五、斗毛眼蝶 130
六、黃環鏈眼蝶 131
七、阿芬眼蝶 131
八、蛇眼蝶 132
九、暗紅眼蝶 132
十、蒙古紅眼蝶 133
十一、雲帶紅眼蝶 133
十二、一點山眼蝶 134
十三、波翅紅眼蝶 134
十四、點紅眼蝶 135
十五、盤紅眼蝶 135
十六、白眼蝶 136
十七、淡酒眼蝶 136
十八、大酒眼蝶 137
十九、濃酒眼蝶 137
二十、酒眼蝶 138
二十一、纖酒眼蝶 138
第十節 弄蝶科Hesperidae 138
一、鏈弄蝶 139
二、黃翅銀弄蝶 139
三、銀弄蝶 139
四、小赭弄蝶 140
五、白斑赭弄蝶 140
六、深山珠弄蝶 141
七、北方花弄蝶 141
八、錦葵花弄蝶 141
第十一節 灰蝶科Lycaenidae 142
一、胡麻霾灰蝶 142
二、霾灰蝶 142
三、珞灰蝶 143
四、斑貉灰蝶 143
五、橙灰蝶 144
六、紅灰蝶 145
七、藍紅珠灰蝶 145
八、褐紅珠灰蝶 146
九、紅珠灰蝶 147
十、中銀灰蝶 147
十一、銀灰蝶 148
十二、豆灰蝶 148
十三、牯(豆)灰蝶 149
十四、寒灰蝶 149
十五、三愛灰蝶 150
十六、四愛灰蝶 150
十七、藍灰蝶 151
十八、琉璃灰蝶 151
十九、東北灰蝶 152
二十、卡灰蝶 152
二十一、誠灑灰蝶 153
二十二、線灰蝶 153
二十三、艷灰蝶 154
第十二節 結論和建議 154
第七章 大興安嶺地區濕地生態系統恢復 155
第一節 國內外濕地生態系統恢復理論與實踐 155
一、國內外濕地恢復現狀 155
二、原則 158
三、基本理論與流程 159
第二節 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濕地恢復 167
一、濕地生態系統面臨的問題和威脅 167
二、確定恢複目標 170
三、恢復原則 170
四、恢複方案 171
五、恢復後的評估、監測與管理 177
六、恢復成效 180
第三節 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恢復 181
一、濕地生態系統面臨的問題和威脅 181
二、確定恢複目標 183
三、恢復原則 183
四、恢複方案 184
五、恢復後的評估、監測與管理 192
六、恢復成效 193
第四節 結論與討論 195
第八章 大興安嶺地區濕地保護信息系統 197
第一節 大興安嶺地區濕地保護信息系統現狀與需求分析 197
第二節 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信息系統建設方案與關鍵技術 198
一、設計的基本思路 198
二、系統結構與主要功能模組 199
三、技術實現手段及運行機制 205
四、系統界面與操作注意事項等 206
第三節 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信息系統建設方案與關鍵技術 238
一、設計的基本思路 238
二、系統結構與主要功能模組 239
三、技術實現手段及運行機制 243
四、系統界面與操作注意事項等 243
第四節 結論與討論 262
一、結論 262
二、建議 263
參考文獻 26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