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腺相思樹

大腺相思樹

大腺相思樹(學名:Acacia macradenia Benth.)是豆科、相思樹屬灌木或喬木,高3-5米。小枝下垂到近宿存,托葉反折,成熟時硬化。總狀花序8-15,多產於上腋;花密生35-50朵,金色。豆莢薄革質,無毛。種子縱向,長圓形。廣泛分布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南部。生長在石質和沙質土壤中,通常在小溪附近、林地或有時在藤蔓叢中生長。

自然形態較為美觀,且葉色翠綠、花量豐富,適宜作庭園、廣場、道路、河岸、工廠、學校等多種場所栽培。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灌木喬木,高3-5米。小枝下垂到近宿存,彎曲,無毛。托葉長5毫米,反折,成熟時硬化。葉狀體呈反折狀,狹橢圓形至狹長圓形,長13-25厘米,寬(0.8-)1-2.5(-5)厘米,基部變窄和彎曲,通常漸尖,無毛;中脈突出和鄰接近基部的背面邊緣;側脈從中脈廣泛分叉並吻合;腺體在臍部以上0-10(-15)毫米,拉長,有時在中部以上有1或2個額外的較小腺體。
總狀花序8-15,多產於上腋;軸長2-5厘米,無毛;花序梗長3-6毫米,無毛;頭部球狀,花密生35-50朵,金色。花5瓣;萼片約3/4。豆莢長達12厘米,寬5-6毫米,薄革質,無毛。種子縱向,長圓形,長約4毫米;珠柄假種皮大約和種子一樣長。

產地生境

廣泛分布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南部,從克萊蒙到蘇拉特。生長在石質和沙質土壤中,通常在小溪附近、林地或有時在藤蔓叢中生長。常與桉林混交,為陽生性樹種,適應性較強,具有一定耐寒能力,能耐-7℃的低溫,對土壤要求不高。

繁殖方法

採種:大腺相思樹的果實一般於4-5月成熟,採摘後室溫下用密閉容器保存,2-3年都可保持較高的發芽率。
育苗:用種子繁殖。育苗前用100℃水浸種1-2分鐘,再用涼水浸24小時,陰乾催芽後點播於營養袋內。土壤比例以黃泥土∶泥炭土∶火燒土 =4∶4∶2為宜,苗期適時灌溉,生長期間可用0.1%尿素促苗生長。
栽植時期:在熱帶南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均可栽植成活,但在早春2-3月份定植最佳。試驗中發現,於5月1日起前定植,都能在翌年春節前後開花,且花量大、花期長達40多天。相思類植物大苗移植較為困難,如要進行地苗移植,則最好選擇在春季移植,同時保證足夠的泥頭以保護樹體幼根少受傷害。
栽植方法及場所:苗高10-15厘米左右移植,打穴規格為40厘米×40厘米×30厘米,種植時施少量複合肥和尿素作基肥。一般要求種植地排水良好、不蔭蔽。

栽培技術

植後管理:大腺相思樹生長快、耐瘠薄,對水肥要求不嚴格,植後管理較粗放,一般在種植後進行2次撫育即能生長良好,很快形成美觀的叢生狀樹形。
修剪造型:大腺相思樹自然樹形美觀,所以可不作修剪。

主要價值

自然形態較為美觀,且葉色翠綠、花量豐富,春節期間正是滿樹黃花時節,適宜作庭園、廣場、道路、河岸、工廠、學校等多種場所栽培,可採用叢植、片植、列植、貧植等栽培方式。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