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皮,中藥名。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L.的乾燥果皮。冬季至次春採收未成熟的果實,煮後乾燥,縱剖兩瓣,剝取果皮,習稱“大腹皮”;春末至秋初採收成熟果實,煮後乾燥,剝取果皮,打松,曬乾,習稱“大腹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腹皮
- 別稱:檳榔皮、大腹毛、茯毛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初生目
- 科:棕櫚科
- 屬:檳榔屬
- 種:大腹皮
- 分布區域:廣東、雲南、台灣
- 採收時間:春末至秋初採收成熟果實
- 用 量:5~l0g
- 毒 性:無毒
- 貯 藏:置於燥處
大腹皮,中藥名。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L.的乾燥果皮。冬季至次春採收未成熟的果實,煮後乾燥,縱剖兩瓣,剝取果皮,習稱“大腹皮”;春末至秋初採收成熟果實,煮後乾燥,剝取果皮,打松,曬乾,習稱“大腹毛”。
大腹皮,中藥名。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L.的乾燥果皮。冬季至次春採收未成熟的果實,煮後乾燥,縱剖兩瓣,剝取果皮,習稱“大腹皮”;春末至秋初採收成熟...
大腹絨,茯毛,檳榔皮,檳榔衣,檳榔殼,大腹毛,大腹皮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 百合綱(Liliopsida) 目 棕櫚目(Arecales) 科 棕櫚科...
大腹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八十七。主治熱勞,肌瘦盜汗,潮熱咳嗽。...... 大腹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八十七。主治熱勞,肌瘦...
大腹皮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三。具有行氣利水,通經消腫之功效。主治腹內諸氣脹滿,上攻肩背,煩悶,四肢疼痛,不能飲食。...
大腹皮飲,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八。主治婦人血癖,單單腹腫。...... 大腹皮、防己、木通、厚朴(姜制)、栝樓、黃芪、枳殼(麩炒)、桑白...
大腹子即檳榔,大腹皮是檳榔的果皮,二者一個種子,一個果皮,功效卻大不同。大腹子:是檳榔的成熟種子,具有殺蟲、消積、行氣、利水的功效,用於治療多種。...
大腹散是一種藥物,主要功效為治療婦人血分,身體通腫,虛煩不食。...... 名稱:大腹散組成:大腹皮(銼)1兩,桑根白皮(銼)1兩,檳榔(銼)1兩,當歸2兩(切,炒...
腹皮飲,中醫方劑名。出自《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主治產後腹脹發浮,小水不利,氣急胸悶,身熱。...
鯉魚大腹皮湯,藥膳食療。配方: 鯉魚約500克,白朮15克,大腹皮、陳皮各10克,生薑皮3克。 主治: 妊娠水腫...
①指腹部的皮膚。《靈樞·經脈》:“任脈之別,名曰尾翳。……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 ②中藥名。大腹皮的簡稱。 ...
名稱:大腹皮提取物 類別:利水滲濕藥 拉丁:Pericarpium Arecae 別名:檳榔皮、檳榔殼、大腹毛、茯毛、檳榔衣、大腹絨 提取部位:果皮 規格:5:1 10:1 20:1 ...
基本信息產品介紹組 成:陳皮、大腹皮、紫蘇、白朮、人參、炙甘草、芍藥、當歸加 減(1)或加枳殼、砂仁。 (2)或春加川芎,夏加黃芩,冬加本方。 (3)或有別證...
中藥方劑,主要成分為:地骨皮,五加皮,桑白皮,乾薑皮,大腹皮,白鮮皮等。主要功效為健脾利濕,滌清胃腸積滯,辛溫和胃,驅風止癢,涼血和血化斑,泄肺而清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