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皮質生前發育的性別二態性

《大腦皮質生前發育的性別二態性》是依託山東大學,由劉樹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腦皮質生前發育的性別二態性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樹偉
  • 依託單位:山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選取350例6~40周腦發育正常的人類胚胎標本,男女各半,進行3.0T MRI掃描,6~20周胚胎標本同時進行7.0T MRI掃描。於標本及兩種場強的標本MRI上分析大腦皮質發育的性別差異。包括:1. 腦溝出現時間,溝回發育生物學測量;2. 將胚胎腦進行切片並染色,結合尼氏染色、乙醯膽鹼酯酶組織化學染色切片與MRI分析大腦皮質層狀結構的發育;3. 將兩種場強MRI進行計算機分析,獲得大腦皮質表面積、摺疊皮質面積與皮質摺疊度發育的定量數據,並對中央溝、外側溝、頂枕溝等的局部摺疊面積進行測量,量化其生長速度。.本研究旨在豐富與完善人類腦發育的胚胎學與影像學知識,為探尋人腦性別二態性的發生機制提供依據;也為臨床宮內胎兒腦發育狀況診斷與評估提供指導,以提高異常胎兒診斷水平,提高人口出生質量,優生優育,同時提高早產兒存活率。

結題摘要

收集6~40周人類胚胎標本360餘例,利用3.0T與7.0T MRI掃描、組織學切片染色以及計算機圖像處理與分析等方法,圍繞大腦皮質發育及其性別二態性等科學問題開展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結果:(1)通過對251例12~40孕周胎兒腦標本3.0T與7.0T MR圖像上腦溝及其分支出現時間的觀察與分析,提出了新的以周為單位的腦溝根發育時序表,還發現較大的腦溝尚進一步摺疊,形成次級溝乃至三級溝,這為將來擴大樣本量以建立更加完備的漢族胎兒大腦溝回發育時序表奠定了基礎;(2)利用131例14~40孕周胎兒腦標本的3.0T MR圖像,根據對大腦皮質表面積、摺疊皮質面積與皮質摺疊度發育的定量研究,發現第26孕周胎兒腦表面積陡然增加,腦溝迅速加深並劇烈摺疊,是胎兒大腦皮質摺疊的轉折點;(3)初步探討了胎兒大腦皮質摺疊的機制,以基於張量的形態分析和表面模型分析等技術研究了第15~22周胎兒腦時空發育,結果發現眶額皮質、顳極以及枕葉後部的發育速度最快,其次是顳葉和頂葉前部,皮質的這種非均質生長方式可能是導致胎兒大腦皮質摺疊的重要因素;(4)在組織學切片對照下,觀察了高場強MR圖像上胎兒大腦皮質層狀結構的發育變化,發現14孕周可觀察到胎兒大腦皮質的分層結構,18~23孕周時層狀結構最為典型,以頂葉、枕葉及海馬周圍區域最明顯,24孕周后各層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30孕周后層狀結構消失;(5)利用胎腦的DTI圖像,分析了各腦區白質纖維的部分各向異性值(FA值),結果顯示白質纖維的發育存在著個體差異和腦區差異,且於35~40孕周之間發育明顯加速。此外,本課題還研究了胎兒腦基底核區、腦幹和小腦的發育變化。上述研究結果豐富與完善了人類腦發育的胚胎學與影像學知識,為臨床宮內胎兒腦發育狀況診斷與評估提供了基礎數據,對提高人口出生質量和優生優育具有重要價值。本課題發表論文26篇(其中SCI收錄論文6篇),出席在歐美已開發國家舉辦的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並宣讀論文5次,培養研究生10名,其中4名已畢業並獲得博士、碩士學位。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