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洲鴕

大美洲鴕

大美洲鴕(學名:Rhea americana)是美洲鴕鳥目美洲鴕鳥科的鳥類,共有五個亞種。體高約1.6米,重達25千克,為美洲最大鳥類。有三個腳趾,又被稱作三趾鴕鳥,雖然也不會飛,翼卻比較發達。有10枚初極飛羽,指骨3枚。腿強大,3個前趾均具爪。頭、頸、腿和圍眼部除少數羽毛外均裸出。雌雄羽色相近。體羽輕軟,主要為暗灰色,頭頂為黑色,無真正尾羽。群居性。分布於南美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美洲鴕
  • 拉丁學名:Rhea americana
  • 別稱:大美洲鴕鳥、美洲大鴕鳥、美洲鴕鳥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美洲鴕鳥目
  • 美洲鴕鳥科
  • 美洲鴕鳥屬
  • :大美洲鴕
  • 亞種:5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 英文名稱:Greater Rhea
  • 英文名稱:Common Rhea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級別,經濟價值,人工飼養,

外形特徵

大美洲鴕體長80-132厘米,身高120-170厘米,體重25,000-36,000克。頭小,頸長,體形略顯纖細。各亞種在羽色上有深淺不同,雌雄羽色相近。體羽輕軟,主要為暗灰色,頭頂為黑色。喙扁平,直而短,呈灰色。翅膀較大,但也不能飛行。沒有尾羽。跗跖和腳為灰白色,跗跖前面為盾狀鱗,腳上具3趾。
其形態很象非洲鴕鳥,它也有一隻細長的腿、細長的頭頸,弧形的背脊、徒有其名的翅膀,也是過著一雄多雌的群體生活,雌鳥管生蛋,雄鳥管孵卵。但是它和非洲鴕鳥有區別,一是其腳爪為3趾,而非洲鴕鳥為2趾,二是形體比非洲鴕鳥小,高度通常為1.5米,重20千克,三是羽毛沒有非洲鴕鳥長。羽色多按身體部位而異,有的是油滑的棕色,有的是黑色和灰色。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等地。

生活習性

棲息於疏林、灌叢和草原。喜結群,一般為1隻雄鳥和5-6隻雌鳥。每一隻雄的都有它自己的情侶,如有別的雄鴕鳥走近它們,它就和對方決死斗。叫聲為“隆隆”聲。善於奔跑,會游泳。以植物和小動物為食。食性很雜,但以植物的莖、葉、果實等為主,特別是開花的灌木,寄生的匍匐植物,地面蔓生的葫蘆科植物和野生無花果等,也吃昆蟲、軟體動物、小型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等。
美洲鴕鳥走路的時候,總是緊閉著兩翼,忽前忽後地搖擺著頸項,健壯有力的雙足,跨一步足有1米多遠,真有一種昂首闊步、氣概不凡的“巨人”風度,當它奔跑時,背部兩翼便伸展開來,頭和頸項彎了下去。據目擊者言,它的踩踏力是可怕的。在南美洲常常看到一隻狗或其他動物被它鬥敗、踏死的慘景。

繁殖方式

婚配為一雄多雌,每隻雄鳥擁有5-6隻雌鳥。繁殖期為5-10月。雄鳥在地面上築巢。雌鳥均產卵於同一巢中,每巢有20-50枚卵。卵的大小為132×90毫米,卵重600—750克。卵呈金黃色。雄鳥孵卵,孵化期為34-42天。雛鳥為早成性。3-4歲性成熟。壽命約為20-30年。
雄性大美洲鴕在交配時,眼神雖然有些飄忽不定,但卻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每當交配期來臨,雄性大美洲鴕把巢搭建好,並邀請配偶們們把蛋下於此。妻妾的數量有時能達到15隻之眾。下完蛋,妻妾們就立馬離開另覓新歡去了,但雄性大美洲鴕卻會留下來孵蛋,蛋的數量在25至50之間。在六周的孵化期裡面,雄鳥很少進食,也基本不離窩半步。接下來,它還會餵養這一大窩雛鳥,並非常積極的保衛著它們,任何靠得太近的動物,甚至是雌性大美洲駝,都會遭到它的攻擊。

亞種分化

大美洲鴕(5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
1.
Rhea americana albescens
2.
Rhea americana americana
3.
Rhea americana araneipes
4.
Rhea americana intermedia
5.
Rhea americana nobilis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經濟價值

大美洲鴕是是美洲大陸上最大的鳥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之一。它的全身有許多部分都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大美洲鴕的肉在外觀上與牛肉相似,富含蛋白質、脂肪、膽固醇含量低,肉鮮嫩,無藥物殘留(因為極少因病用藥),適合現代人類的膳食潮流。它的皮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名貴的皮革之一,以輕柔有彈性、耐用透氣性能好和美觀(皮上的羽根形成天然圓點圖案),其耐力是母牛皮的3-5倍。羽毛經濟價值也非常高,用於現代的電子工業和汽車工業,也是高檔時裝的配料。大美洲鴕的卵大,而且味道鮮美,卵殼還是優質的工藝品。此外,其油、眼角膜也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人工飼養

大美洲鴕以草食飼料為主食,耐粗飼,不與人類爭食,既具有反芻動物的耐粗飼特性,又具繁殖性能強,適於集約化飼養。它有家禽的優秀繁殖能力,並且抗病力強,倍受全球重視,已成為世界性的綠色工程。
飼養大美洲鴕發欄舍應建設在僻靜處,在可能條件下應儘量大而平坦,適當種植可食的落葉喬木、灌木、苜蓿或禾草等。圍欄要堅固,高2米以上.房舍面積也應較大,土地面,上鋪沙土(為防鼠也可用水泥底,上鋪沙土),冬季和繁殖時墊草。舍內應有操作廊和保溫設施,還需注意採光。每對大美洲鴕的欄舍大小為運動場50米×12米,舍內5米×5米。
經過人工馴養的大美洲鴕仍保持了其草食特性,具有很強的粗纖維消化能力(盲腸特別發達),對優質的籽實飼料需求量少。成體每天僅需供應1.5-2.0公斤精料,其他為青草,就可以滿足正常的生長和繁殖營養需要。大美洲鴕主食混合面窩頭、糧食、禾草、樹葉、苜蓿、葉菜以及水果、骨粉等。混合面窩頭可按下面配方配製:玉米面30%、豆餅面20%、麩皮10%、高粱面22%、白面5%、魚粉8%、骨粉4%、鹽1%。另加不定量的帶骨肉末,少量多維素。3月齡以下的幼鳥,青粗飼料可占40%。精料中通常可使用50%草粉。
大美洲鴕可一雄多雌飼養。3月齡後大美洲鴕對氣溫的適應極強,成體除產卵時進入室內外,其餘時間均可在露天生活。颳風、下雨、冷熱天氣對其均無不良影響。但是,在北方地區飼養的冬季需要注意保溫,晴朗無風的天氣可放出在運動場運動,夏季在無喬木遮蔭的場地飼養時應有遮萌設備,中午經常人工淋浴或噴水降溫。大美洲鴕在繁殖期好鬥,甚至攻擊人,因此要注意安全,非接觸不可時提高警惕。飼料的衛生消毒和墊草、墊沙的清理與消毒十分重要,夏秋季節應注意杜絕黴菌、內寄生蟲和消化道疾病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