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大絨鼠較黑腹絨鼠大,體型偏小而短粗,吻短而鈍,四肢和尾都短,眼、耳均小,尾長短於頭體長之半。成年體長多數大於110mm。
大絨鼠體背面深赤褐色,體腹面藍灰色或灰色,有時略帶土黃色,足背面和尾上面暗褐色,尾下面較淡。
大絨鼠第1上臼齒的內側4突角,外側3個,內外的最後突角基部融合。第2上臼齒的內外均3個突角,後2對基部融合,第2對大小相等。第2上臼齒的內側4個突角,外側3個,前橫葉後2對突角基部分別融合,最後是三葉狀的後葉,後跟略長。第1下臼齒內側5個突角,外側4個;後3對在基部分別融合。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大絨鼠以夜間活動為主,1日有2個高峰:黃昏前(19-21時)和黎明前(5-7時)。覓食活動與棲息場所食料豐缺有關。缺乏時可暫時遷移至有食物的地方;糧食入倉,田間缺糧季節偶也遷入室內。
大絨鼠是洞棲的鼠類,洞多分布於灌叢根部、樹根及雜草叢下,洞系除臨時洞外均較複雜,洞口和岔道均可以很多。洞口多向東向南開,洞口外有成堆細土,幾個洞口間及外圍有明顯的外鼠道。洞型結構較為複雜,洞道分叉較多,洞口可多至數十個。洞道可長達2.5-6m,甚至10餘米,洞道可分岔,洞口可有10餘個或更多。窩巢直徑10-15cm,鼠巢有的築在地表草叢中,深的可在離地面50cm。鼠巢以野草、谷稈、樹葉等築成,一般雌雄同居。
大絨鼠是雜食性的鼠種,但以綠色植物的嫩葉、幼芽、含水量較高的植物莖、花及種子為主,它有在洞穴中儲糧的習性,尤以秋末為甚。
分布範圍
大絨鼠是中國特有種,僅分布在中國(湖北、四川、雲南)。
繁殖方式
大絨鼠產仔不多,每胎通常2-4仔。每年繁殖2-3次,一年中除冬末春初外均是繁殖期,但仍顯現夏峰期(約5月)和秋峰期(約9月),以秋峰期繁殖率最高。
亞種分化
序號 | 中文名 | 學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大絨鼠湖北亞種 | Eothenomys miletus aurora | G.M.Aflen,1912 |
2 | Eothenomys miletus miletus | Thomas, 1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