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縣鹽井壩

大竹縣鹽井壩

大竹縣鹽井壩位於大竹縣石子鎮吉星村明月山西麓,因壩中有一口古井鹽井而得名。

大竹縣鹽井壩位於大竹縣石子鎮吉星村明月山西麓,因壩中有一口古井鹽井而得名。壩上鹽井河迂迴繞了一個大圈之後匯入大鄰水(大洪河)。
鹽井壩屬川東褶皺山系褶皺構造背斜核心區(多天然出露鹽礦和淺層埋藏鹽礦),儲鹽豐富。鹽井壩距古鄰山縣治所在地四合鎮2.5公里,據考證,鹽井壩的古鹽井與古代巴人早期聚落形成以及鄰山郡、鄰山縣的設定有關。鹽是古代人們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質,也是古代王朝的重要經濟支柱,川東長江流域地區井鹽開發歷史悠久,鹽業開發促進古代川東地區經濟發展,形成城市分布基本格局。鹽業成為古代置縣置郡的前置條件,南朝梁大同三年(537),析宕渠縣始置鄰水縣、鄰山縣,屬同時新置的鄰州鄰山郡,鄰水縣治在今鄰水縣興仁鎮古鄰村官井灣,鄰山縣治在今大竹縣四合鎮白鶴林村;唐武德元年(618年),增設鹽泉縣,縣治在今童家鎮鹽井溝,這三處古縣治均與鹽井和鹽業開發利用有關,新的縣級行政單位多為產鹽地,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並成為古代城市興廢的有力佐證。
南宋後,鹽井壩井鹽開採因含鹽量偏低、生產成本高而逐漸被廢棄,成為周邊村民製作豆腐的滷料,傳承沿用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