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情概況
大福鎮是一個山川秀美,文化底蘊深厚,孕育著蓬勃生機的千年古鎮。大福鎮位於安化縣東南部邊陲山區,芙蓉山脈北段,沂溪河中游。與寧鄉市溈山佛文化風景區、寧鄉市巷子口鎮、桃江縣松木塘鎮毗鄰。現大福鎮區及其附近俗稱“大福坪”,大福鎮素為安化縣內沂溪河流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距長、株、潭城市群、益陽、常德等大中城市均不到100km,鄰二廣高速公路、207國道等主要交通幹線,距益陽火車站80km,同時,大福鎮處於安化、桃江、寧鄉三縣市交界地,縣際貿易具有優勢和潛力。境內以山地為主,境內平均海拔135米,鎮區附近為海拔300米左右的溪谷平地,面積達500多公頃,為安化縣內僅次於太平塅(現屬清塘鋪鎮)的第二大平地,東西為高地帶,中間為一夾長的沂溪河谷。在瀟湘的錦繡山河中,大福是芙蓉山脈的“懷中驕子”,是沂溪河畔的“掌上明珠”。在全面奔小康的歲月中,大福一天比一天更富裕,更美麗。一個古老的山鄉集鎮,正以嶄新的姿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2005年12月,撤併東山鄉、新橋建鎮試驗區和大福鎮,設立新的大福鎮。大福鎮人民政府下設四辦一所,附設五個管區。即:黨政綜合辦,經濟發展辦,人口和計畫生育辦,民政與勞動保障辦,財政所;文河管區,大福管區,木孔管區,新橋管區,東山管區。2008年縣村級行政區劃調整時合併組建48個行政村,970個村民小組,22671戶農業戶;3個社區居委。2016年3月,大福鎮進行第二輪村級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合併村12個,合併組建36個行政村與3個社區居委。
大福鎮總人口73477人(2017年)。全鎮總面積317.23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45114畝,林地面積363861畝,其中有林地292341畝,灌木林地21983畝,其他林地49537畝。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2.31億元,財政總收入166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855元。
大福鎮已建成以大福坪南北兩區為中心,以東山、新橋、木孔、文河4個小集鎮為次中心的城鎮體系。服務範圍主要有商品批發零售、餐飲、賓館、家用電器維修、汽車維修、建築、家居服飾、交通運輸、廣告服務等行業,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億元左右。服務型行業特色鮮明的主要有“職業技術教育服務”、“骨傷科醫療技術服務”、“法律服務”,“特色農副產品供求服務”。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大福鎮城鎮建設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大福坪南、北兩區為中心,以東山、新橋、木孔、文河4個小集鎮為副中心的小城鎮體系,其中中心城區建成區2.35平方千米,已建成4條共3800米商業街,城鎮常住人口(含4個小集鎮)3.5萬人,城鎮化率35%。鎮內主要交通要道有長高公路、仙大公路、大白公路(至桃江縣松木塘鎮)、新溈公路(至寧鄉市溈山)、東巷公路(至寧鄉市巷子口),已完成通村公路硬化230千米,交通網路初步形成。已建成35千伏安變電站,基本完成城鄉電網改造。中國移動、聯通、電信和廣播電視網路覆蓋全鎮,通訊方便、快捷。鎮區有益陽市防治站、安化縣骨傷科醫院、安化縣職業中專以及省、市示範學校大福中學、大福完小、百花幼稚園等教科文衛單位。
大福鎮歷史悠久,經考古發掘,鎮縣附近尹新村田家墈上月圓里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經鑑定約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自春秋戰國時期始至北市熙寧5年(1072年)置安化縣,大福從屬“梅山文化”範疇,據《益陽地區志》和《安化縣誌》,長期以來屬楚管轄。目前,“中秋燒寶塔”、“大福擂茶”、“大福蝦舞”、“譚記發餅”等當地民俗文化活動已經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福鎮境內主要文化古蹟主要有安寧古道、東江春秋戰國文化遺址、大福石拱橋(1810年建,完整保存)、三星佛塔、木孔大堯土塔(焚字塔)、羅繞典(清代一品大員)故居及墳墓、黃國旭(清代農民起義領袖)墓、新橋風雨橋(2座)、鳳形風雨橋、柘木夏氏宗祠、蕭凱陵園等。大福自然風景勝地和正旅遊開發項目有響水洞漂流、扶王山賞花等,大堯土塔、茶馬古道石板路、小堯肖凱陵園、千年雌雄古銀杏樹、天罩山(民國時期瑞士、挪威等國傳教士建有避暑山莊)、芙蓉山(舊時“安化十景”之一“芙嶺朝雲”)、大侖庵瀑布等。
大福鎮公益事業發展迅速,大福鎮青年李良軒和肖叢立於2011年自費創辦服務家鄉的民間公益網站---安化大福網,用積極、正面的民間視覺傳遞大福信息,獲得了廣大民眾的認可,其事跡得到了益陽日報、湖南日報、紅網、鳳凰網等媒體的報導。2012年,大福網兩位創辦人聯合在國內知名媒體工作的大福知識青年龍科籌建大福愛鄉協進會,以“扶助鄉土自信,保育鄉土文化,凝聚鄉土認同,促進鄉土發展”為使命,尊重鄉土的主體性,努力發掘鄉土經驗,充分利用本土人力、智力等各種資源,以信息傳播為整合手段,選擇接地氣的鄉土社區項目,推動政府力量、公益力量、村社組織、本土居民多方合作,提升公共生活品質,帶動大福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大福愛鄉協進會注入現代意涵的工作原則,堅持民主決策、規範治理、透明公信、開放包容。大福愛鄉協進會追求祖輩熱心鄉土事務的智慧,培育鄉村建設的主體意識,學習現代管理的專業經驗,把這些都貢獻給發展中的家鄉大福。大福愛鄉協進會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基於大福本地的公益活動,主要有:關注留守兒童的“小小夏令營”、宣傳家鄉的公益檯曆、幫扶貧困兒童的助學行動、對接國內公益資源導入家鄉的“幸福廚房”項目和大學生支教活動、系列挖掘鄉土傳統文化活動等。
行政規劃
大福鎮2016年行政村區劃調整方案如下:
原梅溪村、新梅村合併成立梅溪村,村址設原建雲學校附近;
原白泥村、黃皮村合併成立白泥村,村址設卯山溪;
原新寺村、鳳泉村合併成立永盛村,村址設永盛橋附近;
原木孔村、龍榮村、原金樹村合併成立木孔村,村址設原木孔片老酒廠附近;
原大福坪村、永久社區合併成立大福坪社區,村址設鎮區;
原張吳村、沂濱社區合併成立羅繞典社區,村址設寧家洲;
原浮栗溪村、孟家村合併成立孟家村,村址設福武灣;
原合木村、木溪村合併成立木溪村,村址設劉家灣;
原天罩山村、文青村合併成立天罩山村,村址設文溪塅;
原民富村、文利村合併成立民利村,村址設麻公塅;
原友誼村、焦容村合併成立沂興村,村址設原綠茶廠附近;
其餘27個行政村、1個居委維持不變。
2008年第一次調整後村級單位詳見下表:
東山管區 | 建和村(原建陽、仙崇、殷家沖) | 東山村(原東山、金家、建林) | 石膏村(原高星、新塘) | 東陽村(原東江、柏楊) | 中心村(原燈盞、周梅、阮東) | 柳嚴村(原嚴家、柳侖) | 新安村(原下茶、乾沙、安茶) |
新橋管區 | 黃皮村(原橫江、黃皮) | 印石村(原合河、黃鎮、開印) | 白泥村(原煙田、白泥) | 西沖村(原西沖、沈龍) | 官倉村(原官倉、白石) | 新橋村(原新橋、永杉) | 大長村(原大坪、長嘴) |
西馬莊村(原嶺南、西馬、張家灣) | 梅溪村(原群強、建雲) | 新梅村(原戚家、馬家) | | | | |
木孔管區 | 新寺村(原木寺、建全) | 鳳泉村(原上泉、鳳形) | 柘木村(原益溪、柘木、新站) | 江福村(原大江、永福) | 龍榮村(原龍頭、光榮) | 木孔村(原大田、大沖) | 大堯村(原上堯、大堯) |
富民村(原江中、石家、伏虎) | 小堯村(原堯山、小堯、雲岩) | 雲霧村(原半山、小將) | 金樹村(原金華、臘樹) | | | |
大福管區 | 大福坪村(原大福、福市、小河、蔬菜隊) | 北興村(原雙桅、百花園、爐竹) | 建爐村(原漩灣塘、爐沖) | 尹新村(原尹田、新高) | 禾黃村(原戴家、禾黃、亂石) | 石門村(原琅琳、稻香、石坪) | 浮栗溪村(原范家、浮栗溪) |
孟家村(原孟家、石橋) | 張吳村(原張家、吳家碑) | 木溪村(原上木、中木) | 合木村(原下木、合心) | 金雞村(原爐伏、吳家沖) | 蒼湘村(原蒼溪、湘水) | 和平社區 |
永久社區 | 沂濱社區 | | | | | |
文河管區 | 天罩山村(原李歧、寧家) | 文青村(原文河、青龍) | 福欣村(原九瑤、浮山) | 民富村(原月形、姚支、香元) | 文利村(原肖家、福安) | 友誼村(原關廟、楓林) | 焦容村(原焦許、容山) |
非物質
文化遺產
2016年5月,經過大福當地鄉賢譚盛明、李良軒的多方努力,在市、縣、鎮各級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大福鎮民俗文化項目《中秋“燒寶塔”》、《大福擂茶》、《大福蝦舞》、《譚記發餅》等擬申報為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並參加首屆益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以占該展覽會安化館80%的占地面積比率進行完美展示。
大福中秋燒寶塔習俗
安化縣大福鎮的中秋之夜“燒寶塔”的節日民俗活動,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用青磚作基礎,上面用當地陶製、半邊狀的青瓦精心堆砌成錐形的空心“寶塔”(外形像寶塔)。“寶塔”底部留有一到三個“灶門”生火添加木柴。“寶塔”以大型、燒通紅、不垮塌為標準,伴隨當地形式多樣的民俗文藝活動,已成為人們慶祝五穀豐登,期望來年風調雨順,表達對幸福生活追求的一種民俗活動,見證著中華民族的鄉土文明。
大福擂茶特色茶藝
安化是著名的茶鄉,安化大福人的飲茶方法多樣,以“擂茶”尤為特殊,已成為該地的一種普遍而獨具個性的民俗文化現象。
大福擂茶,用三種薌料(大福人把原材料稱為“薌料”)製作:選用農村原生態的煮薌料(糯米、玉米等)、擂薌料(茶葉、綠豆、野生植物等)、浮薌料(炒黃豆、炒花生等),分別用煮、擂、炒的方式進行全手工加工,色香味俱全。大福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藥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飢。
大福蝦舞
舞蝦,是一種民間擬獸舞蹈。其道具是篾編大蝦,分7—9節,中間用篾連線,外裹綠或黑布(蝦的膚色),表演時首尾點燈,能前後左右快速旋轉,且能屈能伸。玩耍的動作是模擬蝦子在水中游弋的形象提煉而成,其動作有“雪花蓋頂”、“鯉魚跳龍門”、“黃龍騰腰”、“拜五方”等,音樂主要是以打擊樂伴奏,多以銅鑼相助,多與舞龍舞獅同時出現。
譚記發餅
譚記發餅,傳承老面發酵零添加劑發餅的傳統工藝,是具有幾百年歷史的地方特色糕點。譚記發餅堅持粗糧精製,純手工製作,零添加的家傳獨有工藝,口感筋道細膩,味道甘甜香醇,為老少皆宜的傳統健康點心。這是食品生產者可貴的良心,也是對傳統工匠文化的堅持。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已完成長高、仙大、大白、新溈、東巷等幹線公路改造提質,完成通村公路硬化230千米,交通網路初步形成,鎮區有客運車或大型貨物車通往縣內各較大鎮及益陽、長沙、湘潭、株洲、常德、廣州、深圳、珠海、福州、廈門等地,中心城區和4個小集鎮有100台以上短途客運車輛。石油液化汽供用足以滿足5萬人生活需要。賓館、酒店等服務業可承辦縣內外較大型會議、活動等。大福水廠完成擴改,白泥潭、張家沖、楠木、柘木、磨刀江、密岩溪、浮栗溪、桂岩山、黃皮等水庫處險加固,節水灌溉示範,農業綜合項目,農村居民安全飲用水,水土保持項目等工程。新建35千伏安變電站1處,城區供電變壓、增容器9處,並投入200萬元最佳化城區7公里輸電線路,基本完成城鄉電網改造。通訊、廣播電視網路覆蓋全鎮。
以大福坪南、北兩區為中心,東山、新橋、木孔、文河4個小集鎮為副中心,其中中心城區建成區2.35平方千米,改造老街500米,新建2000m2休閒廣場1個,新建成了大福坪南區碑基塅1000米商業街,總投資達1億元,新增商業門面250個,新增城鎮住房1000套。其中大福市場建設商品房108套,建有商業門面120個。廉租房、公租房、敬老院、城鄉居民飲用水、農田水利等基礎建設項目穩步推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已建設好益陽市防治站、安化縣骨傷科醫院、安化縣職業中專大福校區以及省、市示範學校大福中學、大福完小、百花藝術幼稚園等教科文衛單位。
經濟建設
大福鎮素為“木材之鄉”“茶葉之鄉”“有色金屬之鄉”。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探明的主要礦種有銻、錳、銅、鈾、鐵、釩、金等。商貿經濟十分活躍,是安化沂溪河流域和寧鄉縣溈山鄉、黃材鎮桃江縣松木塘鎮等8個周邊鄉鎮的農副產品的集散地。
農業經濟穩步發展。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和產量保持穩定,年糧食播種面積3.7萬畝以上,年糧食總產量在2.1萬噸以上,2010年創建長高公路沿線1萬畝優質中稻豐產基地;規模化養殖基地發展明顯增多,全鎮養殖大戶達138戶年出欄生豬6.8萬頭以上,牛1.2萬頭以上,羊4.5萬隻以上,家禽48萬羽;農業專業合作社已超過20家,會員超過500人,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面積超過2萬畝。其中扶王山發祥厚朴基地,流轉土地達1萬畝,投入500多萬元,開發厚朴3000多畝,營造薪炭林與用材林5000畝。計畫通過幾年的努力,投資上千萬元,開發厚朴基地10000畝、優質茶葉基地1500多畝、金錢松400多畝,並全力打造好扶王殿、“芙嶺朝雲”、扶王山3處旅遊景點資源,建成一個集林業種植和保護、觀光旅遊與休閒娛樂於一體的萬畝生態林示範基地。建和村已建成20畝茶葉苗圃基地,2013年可移栽茶園1000畝。
已探明的主要礦種有:銻、錳、銅、鈾、鐵、釩、金等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龍頭山發現玄武岩礦;非金屬以石灰石和泥炭的開採利用較多,磷、煤、硫也未曾開採過。工業經濟以礦產資源開發、煙花爆竹製作、竹木產品加工為工業主導產業,2010年承接沿海發達省份電子、玩具、製鞋企業4家。亮點紛呈,全鎮有司徒鎢礦桂岩山工礦區、戴家錳礦、湖南海旺礦產品股份有限公司、龍頭建材有限公司、天罩坪花炮廠、金塔花炮廠、聯展鞋廠、新橋塑膠編制廠、響水洞漂流公司、峪昇電子廠、福山竹器廠、大福膠板廠等11家較大型工業和旅遊企業。2012年7月,投資1800萬元的安化響水洞漂流正式開漂,景區按AAAA級標準建造,以漂流為主打,以寫生創意、彩弾野戰、拓展訓練等戶外活動為補充,成為安化縣梅山文化風景區的又一主要景點。
城鎮建設獨具特色。有大福坪南、北兩區和東山、新橋、木孔、文河4個小集鎮,其中中心城區2.35平方公里,商業街4條,城鎮常住人口3.5萬人,城鎮化率35%。
特色農副產品有“東山的刀豆絲、新橋的豆莢子、木孔的乾筍子、大福的香乾子、文河的河魚子”等。米酒是大福傳統特色產品,醞釀歷史悠久,製作方法獨特,酒味奇特,暢銷省內外。特色農產品有
木材,
茶葉,
稻穀,
紅薯,
玉米,雜糧,
飼料,
獼猴桃,水產。
新橋果園
安化縣大福鎮新橋管區白石村果園,位於湖南省安化縣大福鎮,與寧鄉縣溈山千年古寺——“密印寺”毗鄰,且與溈山漂流相距較近。果園位於安化與寧鄉交界處,挨雪峰山脈,交通便利。 果園擁有近百畝土地,二千多棵果樹,共有黑寶石,秋姬,奧德羅達等多個品種,這些都統稱為布朗李。 布郎李是我國引進的優良新品種水果,國內各省均未大面積種植,由於布郎李的早產、豐產,易管理性,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果樹換代的最佳品種,同時更可作為觀光果園的新品種,春有白花滿山香,夏有黑李滿枝頭,極具觀賞價值,種植布郎李有極好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 布郎李具有皮薄肉厚,口感佳,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等優點。 果園處在江南地區獨特的沙質土壤之中,果實味道優良,口味獨特。 果園前景 廣闊 複雜 果園栽培技術 一、栽培技術 1.1品種配置與栽植地選擇 1.2栽植方式及密度 1.3 栽植 1.4 定乾 二、栽培技術 2.1 灌水 2.2 施肥 2.3 疏花疏果 2.4 整形 1) 自然叢狀開心形 2)自然開心形 3) 主幹疏層形 2.5修剪 [1] 1)幼樹修剪 2)盛果期修剪 三、病蟲防治 果園發展規劃 安化縣是個國家級貧困縣,那裡很多人仍然過著溫飽線下的生活,但是在那裡有著豐富的林業資源,因此有很多人抓住當地資源優勢去脫貧致富。果園正抓住這個時機發展自己的優勢,同時為安化的發展貢獻其微小的
教育發展
大福鎮中心學校下屬大福鎮鎮中學、大福鎮完小、大福鎮木孔學校、大福鎮文河學校、大福鎮新橋學校、大福鎮東山學校。其中大福鎮木孔學校、大福鎮文河學校、大福鎮新橋學校、大福鎮東山學校是國小國中9年制中心學校,大福鎮中學是一所普通3年制初級中學,大福鎮完小是一所中心國小。大福鎮內分布著若干個四年制國小和幼稚園,其中百花幼稚園被評為“全國百佳民辦幼稚園”。
大福鎮有一所國家重點職業中專 : 安化縣第一職業中專,又稱安化職業中專大福校區
安化縣大福鎮中學
大福鎮中學為省、市示範學校,坐落在原清代總督羅繞典私邸,始創於1935年,校園面積25682平方米,建築面積9615平方米。現有教學班級一十七個,學生882人,在職教職工57人,專任教師51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92年至97年,先後投資九十餘萬元修建了教學樓、男女生宿舍,99年投資六十萬元,建成了科教樓,並全部添置高標準室內配套設施;2003年乘義教工程東風及農網改造良機,投資逾百萬元新修了集師生食堂、風雨球場於一體的綜合大樓,架通了學校高壓專線。2004年上期起,學校實行全封閉式規範管理。
大福鎮完小
大福鎮完小建於1935年,原名大福鄉中心國民完小,校址在羅家大院。初設初小班、高小班。後經幾度遷址更名,至1982年,才把校址定在這裡(原老安化四中),定名為大福鎮完小。
湖南省安化縣第一職業中專
湖南省安化縣職業中專位於安化東部的古鎮大福。其前身為安化縣第四中學,1985年改辦職業高中,2000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學校。
發展展望
大福今後一段時間的工作思路是: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全面加強四化兩型社會建設,致力綠色崛起,全力實施“3+2”發展戰略。以沂溪流域治理、茶藥基地建設、礦產品深加工、城鎮建設管理、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為重點,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產業升級、新型工業化、城鄉統籌和各項事業,為創建生態、綠色、富裕、宜居、和諧大福而努力奮鬥。
文化名人
龍奔,出生於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大福鎮(小時候名為寧龍奔,就讀於大福鎮完小33班,35班,大福鎮中學74班),中國大陸華語流行歌手,實力唱作人,著名音樂人和製作人。集作詞、作曲、演唱、錄音、混音、監製於一身的全能型藝人,當代華語流行傷感情歌代表性的人物,被公認為“傷感情歌王子”,曾為鄭源、曾春年、陳娟兒、何龍雨、金澤眾多國內當紅歌手打造專輯;2011年5月,由龍奔親自操刀,一手擔綱其詞曲製作和演唱,為家鄉創作鎮歌《
大福頌》,深情的演繹著他對自己的家鄉大福鎮的懷念之情,歌詞真實貼切,旋律激勵人心,深深的打動了每一位大福鎮的鄉民;2012年8月,龍奔為家鄉創作的歌曲《
我是益陽人》榮登益陽日版晚報版首頁。
量。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43442
|
男
| 22908
|
女
| 20534
|
家庭戶戶數
| 1278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43399
|
家庭戶男
| 22879
|
家庭戶女
| 20520
|
0-14歲(總)
| 10547
|
0-14歲男
| 5428
|
0-14歲女
| 5119
|
15-64歲(總)
| 28685
|
15-64歲男
| 15200
|
15-64歲女
| 13485
|
65歲及以上(總)
| 4210
|
65歲及以上男
| 2280
|
65歲及以上女
| 1930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43028
|
73477人(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