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寨

地處科右前旗中南部,東于歸流河鎮接壤,南於突泉縣相連,西於阿力得爾蘇木交界,北於德柏斯鎮、索倫鎮毗鄰。人民政府所在地大石寨屯,電話區號0482,碼郵政編137707,距行署所在地50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石寨
  • 位置:地處科右前旗中南部
  • 電話區號:0482
  • 碼郵政編:137707
政區概況,名稱來歷,政區沿革,政區劃分,人口面積,自然條件,礦藏資源,自然災害,經濟概況,社會發展,

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

系蒙古語“大石帖”之諧音,意為“沼澤地”。另一種解釋為蒙古語“德勒斯台”之諧音,意為“有山榆的地方”。

政區沿革

1947年屬烏蘭毛都努圖克。1958年9月,成立東方紅人民公社。1959年,改稱大石寨人民公社。1984年8月,改稱大石寨鎮。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阿林、保峰、保河、保林、保門、保興、白音礎魯、白音高老、東方紅、大石寨、福安、哈達、建華、忙罕、猛鷲山、平安、前鋒、沙布台、三星、套海、太平、勿布林、新福、永豐、永合、永勝、永新、中興28個行政村;99個自然屯;領導4個居委會、2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46個村民小組。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4153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052人,城鎮化率9.7%。另有流動人口2239人。總人口中,男性21622人, 占52.1% ;女性19912人,占47.9%;14歲以下4288人,占10.3%;15~64歲34263人,占82.5%;65歲以上2983人,占7.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2874人,占55.1%;有蒙古族、滿族、回族、朝鮮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等10個民族,共18660人,占44.9%;超過千人的有2個民族,其中蒙古族13185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0.7%;滿族5404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29%。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2.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1.6千米,總面積873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8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地勢自西北向東南漸低,低山、淺山、丘陵、河谷沖積平原四種地貌類型組成。
氣候 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乾旱,夏季氣溫高時間較短,冬季嚴寒時間長,晝夜溫差較大。無霜期115天,有效積溫2100℃,年降雨量400毫米,年均日照2800小時,盛行西北風,最大風速為28米/秒。大風日數年平均23天左右,其中最多47天。

礦藏資源

自然資源有野豬、狍子、狼、山兔、野雞、沙雞等20餘種野生動物。有黃芩、赤芍、防風、桔梗、蒼朮、玉竹等10餘種野生藥材。有柞樹、榆樹、樺樹、山杏、冬青等天然樹木和松樹、楊樹、果樹等人工林木。有鐵礦、銅多金屬礦、花崗岩、沙質頁岩、陶土和沙石等地下礦藏。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冰雹、霜凍等。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98年,特大洪水使洮兒河、歸流河兩岸和永豐水庫下游的道路被沖斷、橋涵被毀、1萬多畝良田因河流改道變成沙灘,11個村的3.7萬畝耕地絕產,10個自然屯被淹,242戶民房倒塌,牲畜財產被沖走,直接經濟損失247.3萬元。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36.9萬畝,人均8.9畝(按總人口計算)。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000噸,人均24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豆、紅小豆、綠豆等。
畜牧業 以肉豬、肉羊、肉牛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6.3萬頭,年末存欄4.5萬頭;羊飼養量26.3萬隻,年末存欄15.2萬隻,收購山羊板皮3.6萬張;牛飼養量1.8萬頭,年末存欄0.43萬頭;家禽飼養量13.6萬羽,上市家禽10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5900噸,其中豬肉2700噸,牛肉1500噸,羊肉1700噸;禽蛋520噸,鮮奶1200噸。截止2011年末,累計造林19.7萬畝,其中防護林56000畝,經濟林723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5萬株,林木覆蓋率37%,活立木蓄積量7.8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5萬畝,產量5000噸,主要品種有黃太平,產量達4200 噸。農民人均純收入4600元。
財政 2011年財政總共收入2.9億元,比上年增加1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0萬元,比上年增加20%。

社會發展

教育 2011年末有幼稚園(所)25所,在園幼兒699人,專任教師45人;國小3所,在校生1140人,專任教師224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3所,在校生544人,專任教師106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衛生院2所,病床72張,固定資產總值82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9人,其中執業醫師12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8人。 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萬人次,住院手術660台次,出院病人1500人次。
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6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8043人,參保率96%。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50戶,人數451 人,支出121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60戶,人數2844人,支出363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5人,支出4.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0人,支出13.1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54人次,支出13萬元。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4萬元,比上年增長10%。
社會服務單位1個,床位18張,均為收養機構床位。有60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04%。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601人,比上年末增加42人。參加失業保險200人,比上年末增加83人。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已形成由鐵路、公路等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
鐵路白阿線、烏錫線過境,其中白阿線境內長65千米,設保門、東方紅、大石寨等3個站,通往白城、阿爾山;烏錫線目前在建。
S110、S203省道過境,其中S110省道境內長25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烏蘭浩特市、霍林河; S203省道境內長24千米,雙向4車道,通往烏蘭浩特市阿爾山。大豐線、大德線等縣鄉(鎮)級公路4條,總長88.5千米。
郵政 2011年末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線路單程總長度6千米,投遞點19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596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2006件,征訂報紙1666份、雜誌345冊,業務收入12萬元。
鎮區建設
城市道路 2011年末城區道路總長度9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3米;道路鋪裝面積90平方千米;城市橋樑2座,總長度40米。
給排水 2011年末城區自來水廠2座,生產能力70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70%,排水管道44千米。
供電 2011年末城區擁有66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1座,主變壓器1台,總容量5000伏安,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42千米。年售電量累計完成7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供電可靠率9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