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眾天文學
- 作者:C.弗拉馬里翁
- 翻譯增補:李珩
- 校譯配圖:李元
- 頁數:912頁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出版年:2013-5-1
- 定價 :128.00
- 開本:16開
編輯導讀
圖書目錄
前言/序言
《大眾天文學》是一部世界名著,由法國天文學家、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卡米伊?弗拉馬里翁(Camille Flammarion,1842~1925)創作,1880年在法國出版,成為傳遍全球、轟動一時的科普讀物,曾譯成許多文字在國外出版。原書也一再重印。
1925年弗翁逝世,但他的著作仍然暢銷。20世紀20年代,中央觀象台首任台長高魯博士就想把《大眾天文學》譯成中文,但未能實現。高魯對弗翁的天文普及貢獻倍加讚揚,無限崇拜,言必稱弗翁,因此人們常戲稱高魯是中國的弗拉馬里翁。高魯於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第一任所長,開始籌建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不久又出任中國駐法公使,因此《大眾天文學》中文翻譯的事就此擱淺。
1954年中國第一座天文館——北京天文館開始籌建,1955年正式動工,就在這個時候,《大眾天文學》的新版問世,許多位法國著名天文學家應弗拉馬里翁夫人的要求,對本書在保存原有風格的基礎上用大量天文學的新發現、新知識加以修訂。新版的《大眾天文學》又一次風行全球,英國首先於1964年出版了該書新版的英譯本,書名為The Flammarion book of astronomy(《弗拉馬里翁的天文學書》)。
1957年北京天文館建成開幕,中國的天文科普工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特別是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後,人們對天文知識的需要和興趣空前高漲。這時,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上海天文台台長李珩教授除了對北京天文館的建成表示了極大的支持和祝賀外,還表示願意把《大眾天文學》新版譯成中文出版,用以紀念北京天文館的誕生,並把弗翁成功的天文學科普經驗傳播到中國來。新版《大眾天文學》精裝一巨冊,洋洋百萬字,圖片近千幅。把這樣一部世界名著譯介到中國來談何容易,但是李珩教授毅然挑起這副重擔,於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翻譯這部巨著,他告訴我說為了早日譯成,他犧牲了許多娛樂休閒,集中力量,投入全部身心於繁重而愉快的工作中,他仿佛面對弗翁聽他在演講,看他在著述。當時李珩教授就約我擔任他的助手,譯完之後由我整理、校閱,選編一些新的彩色插圖。我知道這是一項意義十分重大的工作,我只能盡力而為。全部譯稿約兩千多頁,在我家中書桌上擺了一年多的時間,才算完成。因為我在北京天文館的工作十分繁雜,時間緊迫,我往往編校《大眾天文學》譯稿到深夜。當時我謝絕了許多約稿,連《十萬個為什麼》的約稿也不敢答應,因為《大眾天文學》這本書對天文科普工作者、對天文館工作者、對廣大天文愛好者,甚至對一些天文教育和研究工作者都會是有價值的讀物,因此一定要集中精力完成這個任務。在這個流水作業中,李珩教授譯好一部分就從上海寄到北京,我編校完一部分後又送給科學出版社的夏墨英責任編輯,由她最後整理髮排,大約在1964年底或1965年初正式付印。全書分三個分冊出版。第一分冊為《地球?月球》,第二分冊為《太陽?行星世界?彗星?流星與隕星》,第三分冊為《恆星宇宙?天文儀器》。科學出版社為了該書的出版曾作了大量宣傳和征訂工作。第一、二兩個分冊於1965年出版問世,得到好評與歡迎。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本書像許多其他科普圖書一樣受到批判,被認為是宣揚資本主義文化的毒草。第三分冊《恆星宇宙?天文儀器》在1966年已經印好出版,但被封殺在倉庫里禁止發行。直到20世紀70年代“文革”後期才打上“限國內發行”的字樣,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出售,致使許多讀者未能購得第三分冊而感到遺憾。“文革”之後,許多讀者要求該書重印出售,但紙型已毀,無能為力,因此《大眾天文學》的三冊一套的完整本竟成了稀有之物。
1978年舉行的科學大會為我們送來了科學的春天,在譯者李珩教授的建議下,科學出版社同意重新出版《大眾天文學》,但考慮到該書原版是1955年出版,事隔近30年,在此期間天文學有了很大的發展,決定請李珩教授全面加以補充修訂。補充資料已寫就約10萬字,新增插圖約百幅,時已進入80年代,又因種種原因,《大眾天文學》的新版只得擱淺。在重新增補修訂並商談出版本書的過程中,我始終和李珩教授與出版社保持密切聯繫,參與其事。最後,李珩教授只能將增補資料全部交我保存,以待可能的出版機會。未曾想到在21世紀來臨之際,《大眾天文學》修訂版的出版又出現了新機遇。這裡還需再插入一段往事。
2001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了解到《大眾天文學》的歷史情況後,並徵得李珩之女李曉玉教授的同意,決定啟動重版這一科普巨著的工程。2002年新年過後,李曉玉教授來北京參加學術會議,這是我們多年來的重逢,當時就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領導共同座談了有關《大眾天文學》修訂版的出版事宜,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在科學出版社1965—1966年出版的中譯本的基礎上,加入李珩教授為該書編寫的增補材料(見附錄部分),再選編許多精美的彩色天文圖片,修訂版分上下兩冊出版,爭取在2002年內問世。其中,圖版工作仍由我來負責,除了對原書插圖中少數圖片(如原中譯本153頁的日食路徑圖改為21世紀頭20年的圖)外一律照排。彩色版圖完全更新,從原有的不到20頁擴充為80頁。最後的星圖部分用李元、李兆星編譯的以2000.0年為曆元的全天星圖代替過時的舊圖。彩圖編選的原則是以能反映天文學最新發現和成就,圖片更精美,更具有代表性,不但增加了科學內涵,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且有一定欣賞價值,引起讀者對天文學的興趣。
這一次2013年的再版是由李曉玉教授和我共同商定的,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為了提高本版次的質量,北大出版社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特別要提到劉維副編審細讀全書,提出了若干值得改進的部分。還有一位資深天文愛好者從加拿大寄來一些應加的勘誤之處,對這些我和責編根據法英中三個版本進行了認真的校對和討論達成共識。
這次還特別邀請了天文學界的老前輩90高齡的王綬琯院士和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卞毓麟研究員等對本書加以點評和推薦。在此李曉玉教授和我都表示誠摯的感謝。此外,這次的版本較前加大了字號,閱讀更加方便,最後還增加了卞毓麟研究員最新編撰的《弗拉馬里翁傳》,使讀者對弗翁有進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