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縣詹城高氏迎鰲燈·傳家訓,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民俗,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0年3月,大田縣詹城高氏迎鰲燈·傳家訓入選三明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田縣詹城高氏迎鰲燈·傳家訓
- 批准時間:2020年3月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
歷史淵源
福建省大田縣㙴城高氏迎鰲燈.傳家訓民俗,具有獨特的“點燈-迎鰲燈-迎鐵枝”“三部曲”文化傳統,展現了高姓家庭的民族文化創造力。該活動具有歷史悠久、獨具特色、世代相傳,可持續發展,同時還營造良好的“ 傳家訓”氛圍等文化風格。
㙴城高氏點燈民俗應始於南宋初年,以“點燈”形式祈盼“人丁興旺,五穀豐登”,“聖火”傳至㙴城始祖高唐二後裔,經風水大師指點,在“金蛇抬頭”的龍穴供奉高姓“人主尊王”,並定為點燈 “聖火”的採集地,點燈就像不滅的“聖火”世代相傳。如今,高姓已成為萬人的望族,每年五六千人的點燈人群,一萬多盞燈籠,並形成了“點燈、接丁、賞丁”獨特文化風格,也影響建設鎮及周邊區域各姓氏效仿。
高姓太始祖崇敬鰲“忍辱負重,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美德,並祈盼神鰲能給子孫帶來“吉祥、平安、幸福、美滿、上進”和滾滾財運,求學求可以“金榜題名,獨占鰲頭”,因而選擇了迎鰲燈。況且高姓人丁少只好迎龍子,扎個鰲頭和鯉魚尾,一節燈橋安三盞燈斗作龜身,就成“鰲龍”,三五個人就可迎鰲燈,突顯始祖超人的智慧。如今,高姓人丁興旺,今年647節,繞㙴城祖祠七圈,盤成楕圓形似龜狀,也能突顯“鰲”的形狀。隨著海南博鰲走向世界,鰲的文化和精神得以挖掘、宣傳,高姓族人近千年崇敬神鰲,傳承鰲的文化和精神的價值得以體現。
迎鐵枝始於明崇禎年間( 1628-1643),以高姓為主的每五年一次的白天迎關羽的迎鐵枝,採用“真人鐵枝童”;而每年夜間迎鰲燈的鐵枝,就大膽嘗試採用“假人鐵枝童”,400多年的“真假鐵枝童”模式,以假亂真,早已達爐火純情境界。近年來,我國江南各地因遭遇“嚴禁未成年人參與”和“鐵枝童難尋”兩大困境,各地都停止了迎鐵枝活動,面臨滅絕之危。然而,2017年春節以高姓為主的迎關羽的鐵枝,大膽地採用高姓“真假鐵枝童”模式,白天也採用“假鐵枝童”(全國屬首次)一舉成功。高姓為江南區域迎鐵枝(走古事)的鐵枝童變革獨創出新模式,使頻臨滅絕的迎鐵枝文化遺產能得以永遠的延續。
民俗內容
高姓家族歷來注重家風家訓的傳承,把家訓融入點燈迎鰲燈活動中,在鰲燈的燈斗畫面上向族內外觀眾展示高氏家訓,“為人忠厚、勤儉立業……”,鰲的“忍辱負重,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作為太始祖文化遺產納入家訓),同時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納入對族人的教育內容。還通過傳承千百年的四五千人祭祖、千餘人掃祖墓、幾十桌的“老人宴”、千多盤貢品等具有高姓特色的文化遺產,營造良好的“傳承家訓”氛圍,增強族人團結奮進的凝聚力。“樹家風,傳家訓,立家規”和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家風家訓教育已成為全體族人的優良傳統,高姓兒童剛步入社會就接受到“為人忠厚”“處世和平”“勤儉創業”“忠義”“孝道”“無私奉獻”“獨占鰲頭”等社會和家庭的良好教育,高姓族人在創建文明村鎮、構建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民族復興大業中,都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