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環村
- 外文名稱:Dahuan Village,大環村(だいかんそん),대환촌
- 行政區類別:小區
- 所屬地區: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城東社區
- 電話區號:0760
- 郵政區碼:528436、528437
- 地理位置:中山市東部、火炬開發區中部
- 面積:約1.5平方公里
- 人口:1238人(2005年)
- 方言:四大都話(南朗話)
-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氣候
- 著名景點:華佗山公園,華佗廟,大環石鼓花園
- 車牌代碼:粵T
發展歷程,人才貢獻,
發展歷程
(摘自香山報)大環村開村距今超過600年歷史,先人們一代又一代延續至今,積聚了一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富有特色的碉樓群、廟宇、院落、名人祖居比比皆是,並且保存完整;還湧現出中國航空界“前輩”張惠長、一代廣東音樂宗師呂文成……如果將整個大環村進行整合,猶如一座歷史文化博物館,也是一筆豐富的旅遊資源。
大環村由漁民村演變而來,眼下,在大環村還可找到當年的開村遺址——石鼓公園。走進石鼓公園,兩棵古榕樹遮天蔽日,古榕樹腳下遍布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花崗岩石群,當年,先民便是從這裡上落碼頭出海捕漁的。很久以前,石鼓公園周圍一片汪洋,吸引了一班來自南朗、小欖、新會等地的漁民,聚集此處一帶打漁為生。歷史上,這裡不但有“石鼓漁坊”之稱,而且也是多姓氏的村莊之一。到了明嘉靖後期,石鼓漁坊已沖積成灘涂,不能從事漁業,於是,先民們便在此開荒造田,耕種至今。後人為了紀念開村始祖,便於此處興建了石鼓公園,作為緬懷先人的標誌。
大環村橫水渡河邊,風格獨特的碉樓沿河而建,它們有中式的古韻,也有西方移植過來的情調,可謂千姿百態,各競風流,裝飾著大環的風情。
人才貢獻
據悉,大環村旅居海外的華僑多達千人,民國初期,在國外“鍍了金”的華僑,為了防止被土匪、海盜入村搶掠,於是紛紛回鄉興建碉樓。據不完全統計,大環村有30座碉樓坐落於各條街道之內,多是混凝土結構,外牆厚實堅固,大門是沉重的紅木、坤甸製作,窗戶一律裝有鐵柵,碉樓裡面配以精美的灰雕作裝飾,人物栩栩如生,蟲魚躍然欲出,手工精緻……一座座碉樓儼然屹立一方、保衛安寧的“勇士”。特別是籃碉樓和紅碉樓,更是“樓中之王”。
在大環村委會旁邊,有一座接近百年歷史的破舊西式古宅,這座古宅是曾有飛行將軍之稱的張惠長當年仕途扶搖直上之際回鄉投資興建的。這座歷經風霜的古宅,雖被丟空近半個世紀,但今天依然能捕捉到些許當年的“氣勢”。據悉,隨著旅遊大開發的到來,大環村委會及張惠長的後人,都有將張惠長故居開發成旅遊景點的構想。
張惠長出生於1898年,青年時期,被孫中山委派往美國接受航空科技知識培訓。畢業後,跟隨孫中山籌建航空事業,曾返回家鄉兩任原中山縣縣長。後因支持國共合作,被國民黨革職,軟禁台灣,直到1980年,這位當年戰場上的飛行將軍心臟病突發,與世長辭,享年82歲。
是機緣也是巧合。飛行將軍張惠長駕駛飛機捍衛家園的同時,與之同年出生、同一故鄉的另一個蜚聲樂壇的音樂大師呂文成,卻創作了無數民族樂曲,喚起民族覺醒,呼喚民族自強。《平湖秋月》、《漁歌晚唱》等名曲,不但傳唱超過半個世紀,而且奠定了其“歌王”的歷史地位。這位為廣東音樂作出卓著貢獻的大環人,一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發明了高胡;創造了兩腿夾持琴筒演奏方法;他還是粵樂唱腔的改革者;也是我省創作音樂最多,流行作品最廣的音樂家。呂文成3歲那年,因生活所迫,隨父母投奔上海謀生,眼下,在他的家鄉大環村,除了有關他的故事外,別無實物留給村中的後人追憶,這使得大環人認為是“美中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