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發展中醫藥的決策部署,推動大理州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雲南省“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通知》《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大理州“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等檔案,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十三五”期間,州委、州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中醫藥事業得到健康快速高質量發展。
中醫藥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先後制定出台了《大理州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大理州加快中醫藥發展行動計畫(2015-2020年)》《大理州貫徹落實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實施方案》《大理州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等系列政策措施,為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夯實了政策支撐。
中醫藥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全州有13所公立中醫醫院、196所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其中,1所三級甲等、9所二級甲等、1所二級乙等、2所新建二級未定等公立中醫醫院。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有中醫館,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93.4%的村衛生室能提供中醫藥服務。100%的綜合醫院、92%的婦幼保健機構建有標準化中醫科、中藥房。
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大理州創建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州市級),10個縣市創建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縣級)。12個縣市中醫醫院基本完成了標準化建設和急診科急診急救能力建設,貧困縣二級中醫醫院均得到三級中醫醫院對口幫扶。州、縣市中醫醫院均建成治未病科(中心)。建成7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3個省級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8個國家級和省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二級工作站、5個州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65歲及以上老年人和0-3歲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覆蓋率分別達84%、88%。
中醫藥人才建設不斷加強。全州共培養國家級高層次中醫藥人才26名,省級中醫藥技術骨幹49名,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骨幹397名,黃帝內針技術骨幹120名、學員796名,國家、省、州名老中醫藥專家帶徒285名。民間具有中醫一技之長和確有專長人員通過國家考核113名。有雲南省名中醫19名、白州名中醫60名、“蒼洱霞光”中醫人才6名。湧現出一批以李伯藩為代表的全國聞名的老中醫先進典型。
中醫藥文化傳播不斷提速。發揮中醫藥宣傳教育主陣地作用,建成1個國家級、4個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積極組織中醫藥學專家舉辦科學規範的中醫藥醫療保健知識講座,深入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進校園、進軍營”活動。
中醫藥康養產業不斷夯實。全州中藥資源普查實現全覆蓋,10家中藥種植企業被認定為雲南省“定製藥園”,7個縣被認定為“雲藥之鄉”。開發了南澗無量藥谷醫養會所、普陀泉、大理地熱國等一批以溫泉藥療、康復理療和中醫治療為特色的高端休療旅居康養中心。大理州中醫藥以展示豐富的白族文化、獨特的健康產品、專業的中醫服務為特色,多次亮相南博會、昆交會等國際會展,與部分南亞、東南亞國家簽訂了意向性合作協定。
隨著人民民眾健康觀念的不斷轉變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中醫藥在健康大理建設中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和條件。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積極獨特的作用,在養生養老、康復保健等方面的作用也越來越得到廣大人民民眾的認可。但我州中醫藥事業發展相對滯後,區域發展不平衡,中醫藥服務能力不足,應急處置能力不強,高層次人才缺乏,中醫藥產業規模不大,迫切需要加快補齊短板弱項,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國家、省關於加快中醫藥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帶來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服務人民健康為中心,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主線,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為動力,堅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和多元價值作用,推進全州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全面推進健康大理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共享發展成果。堅持中醫藥發展為了人民,一切以滿足人民民眾健康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縣市間中醫藥均衡發展,確保人民民眾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中醫藥服務。
堅持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動力。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完善政策和機制,強化政府在提供基本中醫醫療服務中的主導作用,調動社會力量,發揮市場在中醫藥健康服務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堅持傳承創新,拓展發展領域。積極將中醫原創思維、中藥資源優勢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推動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的創新,促進中醫藥體制與機制創新,助推中醫藥技術與產品創新,提升中醫藥事業與產業發展的速度、規模與質量。
堅持統籌兼顧,堅定發展方向。堅持中醫與西醫相互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協作,在開放中發展中醫藥。傳承中醫藥核心理念,堅持中醫藥特色理論和技術方法,完善中醫藥發展政策和支撐體系,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同步推進公立中醫醫院改革,促進中醫醫院健康發展。
(三)發展目標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服務“健康大理”建設為總目標,著力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到“十四五”期末,覆蓋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基本健全,中醫藥傳承與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中醫藥健康質量和效能顯著提升,中醫藥健康發展的體系建設更加完善,中醫藥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大力提升,中醫藥事業和產業協調發展。
——中醫藥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以州中醫醫院為龍頭,各縣市中醫醫院和其他醫療機構中醫科為骨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為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中醫藥服務能力明顯提升。推動中醫醫療機構晉級達標,培育打造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名醫、名科、名藥”。推進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促進工程、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大中西醫協同協作力度,提高重大疾病中西醫結合救治水平,提升中醫藥公共衛生應急能力。
——中醫藥人才隊伍持續最佳化。落實國家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項目,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培訓力度,進一步最佳化中醫藥人才隊伍結構,持續提升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質量,充實中醫藥人才總量。
——中醫藥科研水平顯著提高。進一步推進地方特色中醫學術流派研究和傳承,加強民族醫藥古籍保護挖掘,形成並推廣一批地方流派學術思想、診療經驗、特色技術。推動搭建中醫藥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促進中醫藥理論和診療技術突破,推進中醫藥科研成果轉化。
——中醫藥事業產業融合發展。加強中藥材資源保護利用,推進道地藥材規範化種植。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提高中醫藥健康服務供給水平,推動中醫藥多業態融合發展。
——中醫藥文化建設更加深入。中醫藥文化科普和健康教育深入開展,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進一步提升。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拓展,中醫藥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十四五”中醫藥發展主要指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比例(%) | | | |
| | | | |
| 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和中西醫結合醫院(不含中醫專科醫院)設定發熱門診的比例(%) | | | |
| | | | |
| 縣辦中醫醫療機構(醫院、門診部、診所)覆蓋率(%) | | | |
| | | | |
| | | | |
| | | | |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定中醫館的比例(%) | | | |
| | | | |
三、主要任務
(一)夯實中醫藥健康服務基礎
1.加強中醫醫療機構建設。加快推進州中醫醫院整體搬遷項目實施。以劍川縣白族中醫醫院為依託,打造大理州白族中醫醫療服務中心。到2025年,縣市級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全部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標準;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設立中醫科室的比例達到100%。大力發展中醫診所、門診部和特色專科醫院,支持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館、中醫門診部、診所。
2.健全中醫藥基層服務網路。到2025年,實現100%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標準化中醫館,全面提升中醫館服務能力;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均能提供中醫藥服務,其中10%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設有中醫室(中醫閣)。100%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規範開展6類1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80%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規範開展4類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二)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1.推進中醫醫院晉級達標。實施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行動,12所縣級中醫醫院達到國家基本標準,6所達到推薦標準,3所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三級中醫醫院標準。加強中醫藥特色優勢建設,繼續開展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力爭到2025年建成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學科)2個,省級專科中心2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22個,州級中醫重點專科60個。支持建設32個省級特色專科(含3個省級中醫臨床醫學分中心),做優做強我州中醫效果明顯的肛腸、針灸、推拿、骨傷、婦科等專科。
2.加強中醫藥應急救治能力。將中醫藥納入衛生應急網路建設,加強州中醫醫院急診科、重症醫學科建設和急診急救能力提升,鼓勵有條件的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加入院前急救體系。依託州中醫醫院建立州級中醫緊急醫學救援隊和中醫疫病防治隊。二級以上中醫醫院應設定規範的發熱門診,有條件的中醫醫院應設定獨立的感染性疾病科,充分發揮中醫藥在衛生應急救治中的作用。
3.加強中醫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組織實施好基本公共衛生中醫藥服務項目,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慢性病管理、婦女兒童和老年人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4.拓展中醫藥“治未病”服務能力。將州中醫醫院建成全州中醫治未病中心及實用技能培訓基地,力爭建成省級中醫治未病中心及實用技能培訓基地,在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廣6個以上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設定獨立規範的治未病科室比例達100%。
5.發展中醫藥特色康復服務。將州中醫醫院建成全州中醫康復中心和中醫康復示範基地;依託州中醫醫院,組建中醫康復醫聯體。縣市級中醫醫院100%設定規範的康復科,鼓勵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設定中醫康復科室。推廣一批中醫康復適宜技術和中醫康複診療方案在慢性病管理中的運用,推進中醫康復技術進社區、進機構、進家庭,讓民眾就近享有規範、便捷、有效的中醫特色康復服務。
6.加強中西醫協同協作。完善中西醫臨床協作長效機制,整合中西醫優質資源,完善中西醫會診制度,推進多學科聯合門診、中醫醫師參與西醫病房查房、成立聯合病房等多種形式合作,構建中西醫一體化服務模式。強化中醫醫院急診科、重症醫學科及其他類別醫療機構中醫藥科室建設。到2025年,建成5個州級中西醫協同協作中心,推廣10箇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爭取建成1個省級中西醫協同協作基地。
(三)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1.強化院校教育。支持大理大學、滇西套用技術大學、大理護理職業學院等院校增設中醫藥類專業,加強中醫康復教師隊伍和中醫康復實訓基地建設,改革完善課程設定,實施中西醫結合教育,培養與健康大理相適應的人才。鼓勵州中醫醫院建設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繼續支持賓川縣中醫醫院做好中醫助理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工作。
2.實施西學中人才培養工程。臨床類別醫師經省級衛生健康部門組織的西學中系統培訓並考核合格後,可提供包括中藥飲片在內的中醫藥服務;符合條件的,可參加中西醫結合職稱評聘。允許依法取得醫師資格的中醫醫師在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等機構臨床科室執業註冊,開展與其執業範圍相符的診療活動。允許中西醫結合專業人員參加臨床類別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
3.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充分利用人才政策,加大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並按規定給予相應的財政經費支持。在有關重大人才工程評選中加大對中醫藥人才評選的支持力度。到2025年,力爭遴選培養省級中醫藥領軍人才1—2名、中醫藥學科帶頭人3—6名、中醫藥後備人才20名。
4.加強民族醫藥人才培養。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員參加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支持中醫醫院設定中醫(專長)醫師崗位,促進民族民間特色技術傳承發展。大力推進中醫藥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加快培養中藥材種植、中藥炮製、中醫藥健康服務等方面技能人才。繼續組織開展第二批“白州名中醫”評選工作,到2025年共評選出100名“白州名中醫”。
5.強化中醫藥師承教育。繼續開展好國家級、省級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師帶徒、傳統醫學師承工作。鼓勵醫療機構開展師承教育,實現師承教育常態化和制度化。鼓勵支持名老中醫和長期服務基層的中醫藥專家通過師承模式培養多層次的中醫藥骨幹人才。到2025年,在全州遴選出50名名中醫開展師帶徒工作,傳承名中醫專家學術經驗。
(四)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
1.加快中醫藥傳承保護。開展中醫古籍文獻資源普查,支持對中醫傳統知識和古籍文獻進行資料庫建設。對民族民間中醫藥古籍、古方、單驗方及特色診療技術進行全面調查整理、研究評價及推廣套用,建立民間中醫藥保護名錄。挖掘民族民間中醫藥診療技術,支持依託傳承人建立中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基地、傳習館和展示室。做好傳統製藥、鑑定、炮製技術及老藥工經驗的繼承整理,形成規範,傳承推廣。在州中醫醫院加掛“大理白族自治州白醫醫院”的牌子,促進白族醫藥的傳承保護和創新。
2.加強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繼承創新。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州級、縣市級名中醫工作室,繼承名老中醫專家學術思想和臨床診療經驗。建立著名白族中醫學家彭子益學術思想傳承發展研究工作室,組織舉辦全國性彭子益學術思想論壇,永葆白族中醫藥薪火相傳,開創新時代白族中醫藥改革發展新局面。
3.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支持中醫藥科技研發,鼓勵並引導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建立科研平台,開展中醫藥基礎和臨床研究,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4.實施中醫網際網路醫院建設。大力發展中醫遠程醫療、移動醫療、智慧醫療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提供線上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
(五)促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1.加強中藥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加強蒼山貝母等地方瀕危珍稀中藥材保護與利用,支持瀕危珍稀中藥材人工繁育和替代品研發利用。制定全州優勢中藥材目錄,推進道地藥材認定。
2.推進道地藥材種植。確定以滇重樓、滇黃精、白及、紅花、雲當歸、丹參、附子、續斷8種特色品種為重點發展品種,加快蒼山貝母、紫金龍、馬廠當歸等地方優良、特色、鄉土中藥材良種培育。加強美洲大蠊等昆蟲藥系列產品和滇黃精等藥食同源產品研發。建立10個優勢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和10個規範化示範種植養殖基地。推進道地中藥材規範化種植,促進林下中藥材產業發展。
3.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政策措施為保障,以健全標準、做大品種、做強企業、培育品牌為抓手,以大理特色中藥材為重點,規範中藥材種植,延伸現代中藥產業鏈,拓寬中醫藥產品服務領域,完善市場流通體系,深度挖掘發展潛力,著力構築集醫療健康相關產品的生產、加工、研發、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中藥產業發展格局。
4.強化中藥安全質量監管。進一步加強對藥材飲片重金屬及有害元素、禁用農藥殘留、真菌毒素以及內源性有毒成分的控制。開展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專項檢查,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藥品違法行為,加強醫療機構傳統工藝配製中藥製劑的監督管理。強化中藥製劑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和藥物警戒工作。
5.構建現代中藥材流通體系。建立種植養殖、初加工、包裝、倉儲、運輸和銷售為一體的中藥材流通體系。加強對中藥材生產加工、倉儲物流企業監管,規範中藥材產地初加工、中藥材包裝及倉儲管理。大力發展中藥材“網際網路+物流”,培育中藥材物流龍頭企業,著力構建區域性中藥材採購、倉儲、配送交易中心。
(六)創新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
1.積極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組織開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評價和管理,指導各類機構根據規範和標準提供服務。推廣太極拳、八段錦、導引等中醫傳統養生保健項目,引導人民民眾自覺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在醫療機構和餐飲服務業中加強藥膳推廣套用,開展“治未病”服務技術規範化研究,不斷豐富“治未病”服務手段,支持開發智慧型化中醫健康服務產品,為居民提供融中醫健康監測、諮詢評估、養生調理、跟蹤管理於一體的個性化中醫養生保健服務。
2.積極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鼓勵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特色的護理院、療養院。有條件的中醫醫院可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聯合開展社區和居家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到2025年,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設定老年病科的比例達到100%,鼓勵各級中醫醫院開展老年病、慢性病中醫藥防治和康復護理,採取自建、託管養老機構或與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開展技術協作等多種形式,探索具有中醫特色、緊密聯繫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
3.積極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鼓勵各縣市充分利用大理豐富的旅遊和自然資源優勢,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開展藥浴、中藥熏蒸、中醫藥文化體驗、氣功等養生保健項目,將中醫藥健康旅遊融入養生養老和“治未病”中,鼓勵開發有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遊產品。將普陀泉、大理地熱國打造成為以溫泉藥療、康復理療和中醫治療為特色的溫泉療養旅遊產品。
(七)推動中醫藥文化建設和對外交流合作
1.推動中醫藥文化建設。開發科學易懂、貼近生活的中醫藥文化科普創意產品和文化精品,將中醫藥文化融入民眾生活。利用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動漫等新興文化業態,培育中醫藥知名品牌和企業,逐步形成中醫藥文化產業鏈。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活動。支持中醫藥機構定期開展社會開放日活動,讓民眾參與體質辨識、針灸推拿、中藥識別等體驗活動。
2.推動中醫藥文化對外交流合作。推進多層次的中醫藥國際教育合作,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來大理留學,接受中醫藥短期培訓、臨床實習以及開展醫療體驗、健康旅遊等活動。利用大理州區位優勢和文化優勢,扶持優秀中醫藥企業、醫療機構到南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開辦中醫藥服務機構,全面推進多層次、寬領域的中醫藥國際貿易,不斷把“白族中醫藥”推向世界。
(八)改革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
1.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評價體系。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中醫醫療機構、特色人才、臨床療效、科研成果等評價體系。貫徹落實省州名中醫評選制度,將中醫藥學才能、醫德醫風作為中醫藥人才的主要評價標準,將“會看病、看好病”作為中醫醫師和各級名中醫評選的主要評價內容。常態化開展三級和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加大對考核結果的套用。
2.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立體現中醫醫院特點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加強醫院中醫內涵服務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完善薪酬分配製度,落實國家“兩個允許”要求。加強中醫醫療質量管理,健全質控網路體系,建設專業質控人才隊伍,實施醫療質量動態管理。加強中醫醫院院感防控體系建設,築牢院感防控基礎。
3.落實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健全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每年開展調價觸發評估,符合條件的及時調整價格。落實中藥飲片加成政策,公立醫療機構使用的中藥飲片,以實際購進價格為基礎,在順加不超過25%的範圍內,由醫療機構自行確定銷售價格;對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納入中藥飲片管理的中藥配方顆粒,以實際購進價格為基礎,在順加不超過15%的範圍內,由醫療機構自行確定銷售價格;非飲片的中藥嚴格按照實際購進金額“零差率”銷售。按規定加成部分一併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4.促進中藥院內製劑使用。支持以傳統工藝備案的中藥醫療機構製劑研發,對全州範圍內調劑使用的院內中藥製劑,實行自主定價的市場調節價格機制,在報銷比例、報銷範圍、報銷價格等方面對中醫藥服務給予傾斜。經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院內中藥製劑,按中藥飲片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面加強黨對中醫藥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完善州縣市中醫藥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按照職能分工,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形成共同推進中醫藥發展的強大合力。州、縣市兩級要充實中醫藥管理部門工作力量,落實好中醫藥管理的主體責任。
(二)強化保障機制。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中醫藥發展多元投入機制,逐步建立與中醫藥發展相適應的投入保障制度。全面落實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縣市政府應當將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落實政府對公立中醫醫院的辦醫主體責任,落實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專科發展、人才培養等投入政策。醫保部門要在報銷比例上予以傾斜,建立中醫藥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設定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範圍,體現中醫藥臨床價值。
(三)強化規劃實施。各縣市要將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衛生健康發展規劃,統籌布局、協同推進。各級中醫藥管理部門要加強對轄區內中醫藥工作的指導督促和檢查,組織開展規劃落實情況的動態評價,開展規劃中期和終期評估,增強規劃執行的約束性,確保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四)營造良好氛圍。綜合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和數字智慧型終端、移動終端等新型載體,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知識,宣傳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強中醫藥科普專家隊伍建設,推動中醫醫療機構開展健康科普講座等活動。形成全社會“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濃厚氛圍和中醫藥事業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政策解讀
一、《規劃》編制背景和意義
中醫藥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繼承和弘揚中醫藥發展意義重大。編制《大理州“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大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通知》的重要舉措和抓手。《規劃》是對《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的深化,是對《大理州“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中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部分的細化。制定《規劃》主要是解決當前大理州中醫藥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明確“十四五”期間中醫藥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發展路徑。編制和實施《規劃》,對於建立健全適合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我州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構建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體系,更好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樣化的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使中醫藥更好服務於健康大理,更好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大意義。
二、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到2025年,覆蓋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基本健全,中醫藥繼承與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中醫藥健康質量和效能顯著提升,中醫藥健康發展的體系建設更加完善,中醫藥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大力提升,中醫藥事業和產業協調發展。《規劃》針對中醫藥服務體系、服務能力、人才隊伍、傳承創新、中藥產業和健康服務業、文化傳播、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提出中醫藥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中醫藥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中醫藥人才隊伍持續最佳化,中醫藥事業產業融合發展,中醫藥文化建設更加深入、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等目標。
具體發展目標包括15個主要發展指標,含1項約束性指標,14項預期性指標。
三、主要內容
《規劃》共分四個部分。
(一)規劃背景。系統總結了“十三五”以來我州中醫藥事業產業發展取得的成績,深入分析了當前中醫藥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二)總體要求。明確了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提出了6個方面的發展目標和15項主要指標。
(三)主要任務。包括8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夯實中醫藥健康服務基礎。從加強州縣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建設,強化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臨床科室建設,大力發展民營中醫醫療機構,健全中醫藥基層服務網路,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內涵建設方面統籌布局,建設優質高效中醫藥服務體系。
二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強調要推進中醫醫院提質晉級達標,加強中醫藥應急救治能力,加強中醫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拓展中醫藥“治未病”服務能力,發展中醫藥特色康復服務,推進中西醫協同發展。
三是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從強化院校教育、推進“西學中”人才培養、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加強民族醫藥人才培養、強化中醫藥師承教育5個方面加快建設高素質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
四是不斷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提出加強中醫藥傳承保護,加強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繼承創新,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實施中醫網際網路醫院建設。
五是促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從加強中藥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推進道地藥材種植、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強化中藥安全質量監管、構建現代中藥材流通體系5個方面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六是創新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從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3個方面提高中醫藥健康服務水平,促進中醫藥康養和旅遊產業發展。
七是推動中醫藥文化和對外交流合作。明確要推動中醫藥文化建設,推動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促進中醫藥開放發展。
八是改革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提出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評價體系,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落實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促進中藥院內製劑使用4個方面的措施。
為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在主要任務中設定了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中西醫協同發展、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中醫藥傳承創新、中藥產業提升6個專欄,明確提出了具體實施項目和任務目標。
(四)保障措施。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保障機制、強化規劃實施、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