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王棕,莖直立,
喬木狀,高10-20米;莖幼時基部膨大,老時近中部不規則地膨大,向上部漸狹。葉羽狀全裂,弓形並常下垂,長約4-5米,葉軸每側的羽片多達250片,羽片呈4列排列,線狀披針形,漸尖,頂端淺2裂,長90-100厘米,寬3-5厘米,頂部羽片較短而狹,在中脈的每側具粗壯的葉脈。
花序長達1.5米,多分枝,佛焰苞在開花前象l根壘球棒;花小,雌雄同株,雄花長6-7毫米,雄蕊6,與花瓣等長,雌花長約為雄花之半。
果實近球形至倒卵形,長約1.3厘米,直徑約1厘米,暗紅色至淡紫色。種子歪卵形,一側壓扁,
胚乳均勻,胚近基生。花期3-4月,果期10月。
主要變種
Roystonea regia var. hondurensis P.H.Allen
Roystonea regia var. maisiana L.H.Bailey
Roystonea regia var. pinguis L.H.Bailey
生長習性
耐寒力較
假檳榔低,在中國廣州、南寧一線,已屬栽培北緣,特寒年份有寒害,稍北的福州、柳州等地,已難越冬。抗風力強,能抗8-10級熱帶風暴。幼齡期稍耐陰,成齡樹喜光。樹幹粗大,一般不作盆栽,偶有大盆栽植,作廳堂陳列。喜土層深厚肥沃的酸性土,不耐乾瘦貧瘠,較耐乾旱,亦較耐水濕,根系粗大發達,露地栽植宜挖大坎,施垃圾肥或腐熟餅肥等作基肥,以後每年施複合追肥1次或不施肥。老葉枯黃後,常掛在樹上不脫落,需及時鉤落,以免影響景觀。
產地分布
王棕原產古巴。分布於中國廣東、海南、廣西和台灣;全球其他熱帶地區亦有栽培。
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主要城市: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廣州、佛山、順德 、東莞 、惠州、汕頭、台北、柳州、桂平、箇舊。
熱帶季雨林及雨林區:主要城市:海口、三亞、瓊海、高雄、台南、深圳、湛江、中山、珠海、澳門、香港、南寧、欽州 北海、茂名、景洪。
繁殖方法
常用播種繁殖。採種適期11月;春、夏為播種適期。種子充分成熟後採收、洗淨後,隨即播於沙床中,種子發芽適溫22-28℃,保持濕潤狀態。播後1-3個月左右即可發芽,翌年春季或夏季分苗移栽最適宜。
用種子育苗。母樹需12年生以後,方開花結實,大小年現象很明顯。果實成熟期,各地差異較大,在中國海南南部,春節前後有果實成熟,廣州、南寧等地,多為4月份開花8月份果實成熟。採集的果實,可堆漚數日,待果皮軟熟後置水沖搗漂洗,勿用物搓,以防過敏。果實出種率約為50%,種子千粒重約200克,忌失水,不能日曬或裸露陳放,需混濕沙催芽。小批量育苗,也可不用處理,帶果肉播種。種子個體間的休眠現象有明顯差異,部分種子無休眠期,部分種子有2-9個月的休眠期。發芽時氣溫需在22℃以上,一般播種後20天開始發芽,盛期極不明顯,發芽前後持續期長達9-10個月,發芽率約60%。不宜將種子直接播至圃地,先密播於沙床內,發芽後分批移至圃地。移植前徹底消滅圃地雜草,早期需遮蔭、防霜,培育1年後再稀疏移植1次,一般培育4年生大苗,方宜出圃。
栽培技術
移植
春暖至夏季為移植適期;移植時儘量多帶土團,避免寒害。定植後應立支柱,防止搖動。幼株成長期間,每年可施用天尹肥或腐熟堆肥3-4次。
水分
生長期澆水寧乾勿濕,盆土保持濕潤即可,澆水過多,易引起植株下部葉腐爛發病,導致黑斑病發生蔓延,造成葉片枯黃甚至死亡。夏季每天澆水2-3次,夏秋季空氣乾燥時,要經常向植株噴水 ,以提高環境的空氣濕度,這樣有利其生長,同時可保持葉面深綠且有光澤。冬季適當減少澆水量,以利於越冬。
光照
大王椰子在高溫高濕半陰環境中生長較快,怕陽光直射,在烈日下其葉色會變淡或變黃,並產生焦葉及黑斑,失去觀賞價值。它較耐陰,幼苗培育期或生長期,尤其夏、秋季一般遮蔭度為60%,但冬、春季要給予較明亮的散射光為宜。
病蟲防治
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夏威夷椰子可能發生褐斑病和霜霉病,對此可用殺菌劑(如多菌靈或托布津100倍液)噴殺防治。
主要價值
中國南部熱區常見栽培,較少作盆栽,主要為露地種植作為道樹,或植於高層建築旁、大門前兩面三刀側、花壇中央主景以及水濱、草坪等處,孤植或行植均宜。樹形優美,廣泛作行道樹和庭園綠化樹種。果實含油,可作豬飼料。
庭園觀賞樹和行道樹,種子在原產地是家鴿的主要飼料,其莖和葉為茅舍的建造材料,所以在當地受到特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