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牌坊胡同
- 方位:南北走向
- 年代:清乾隆
- 稱為:賢孝牌胡同
胡同特色,相關傳說,
胡同特色
胡同以南有一條寬胡同,稱之為把大牌坊胡同。民國期間,以東總部胡同為界,北段稱北牌坊胡同,南端稱南牌坊胡同。
賢孝牌北有小胡同,稱小牌坊胡同,呈南北走向,北起東苦水苦胡同,南至祿米倉胡同,長約210米,寬4米。因胡同較短故稱。“文革”中,小牌坊改為建榮胡同。
北牌坊胡同南口有“大牌坊胡同副食店”,位於東總布胡同與大牌坊胡同交匯處的西北角。北牌坊胡同南口路東有“彭記理髮店”,夫妻二人經營,前面是門臉房,後面是他家住房,彭家大公子是筆者國小同學。“彭記理髮店”北面的大宅院,西起北牌坊胡同,東至東城根,民國時期在院內蓋起二棟小洋樓,解放後是“兩航起義”人員的宿舍院。王思祖也是筆者國小同學。
東總布胡同東口至東城根,只有50米長,叫小丁香胡同。路南只有二個院門。解放後,路北是大牌坊胡同國小低年級分校,從3年級起到南牌坊胡同的國小本部上課。1999年大牌坊胡同國小被拆,建起北京市檢察院大樓。
南牌坊胡同,又稱大牌坊胡同,位於建國門北大街西側(原東城根、建內北順城街),呈南北走向,北起東總布胡同,南止建國門內大街,中段有支巷西通貢院東街,東通建國門內北順城街,全長292米,寬6米,瀝青路面。南牌坊胡同,明朝屬黃華坊,稱牌房胡同,因有賢孝牌坊而得名。清朝屬正藍旗,乾隆時稱牌坊胡同,宣統時稱大牌坊胡同。民國沿稱。1965年整頓地名時以東總布胡同為界,分南、北牌坊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無私胡同,後恢復原名。現胡同內多為居民住宅。
相關傳說
相傳清乾隆時,有一婦人16歲喪夫,寡居此地三十餘年,死後,人們給她立了一座“貞節坊”(也有人說是御賜)。後來人們就以這牌坊為標誌,稱為賢孝牌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