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營山(岩)組是岩石地層名稱,屬Pt1時代,1983年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營山(岩)組
- 時代:Pt1
- 命名:張洪剛
- 命名時間:1983年
大營山(岩)組是岩石地層名稱,屬Pt1時代,1983年命名。
組 大營山(岩)組是岩石地層名稱,屬Pt1時代,1983年命名。時代 Pt1 命名 張洪剛等,1983年命名。特徵 以石英鈉長岩為主夾白雲石英片岩;下部為淺色變砂岩及白雲石英片岩。與上覆落凼組為整合接觸;未見底。出露厚度大於1338米。
大營山組 大營山組,以石英鈉長岩為主夾白雲石英片岩;下部為淺色變砂岩及白雲石英片岩。與上覆落凼組為整合接觸。命名 張洪剛等,1983年命名。特徵 未見底。出露厚度大於1338米。
落凼(岩)組 特徵 以灰白色白雲石英片岩、石英鈉長岩為主,夾石榴黑雲片岩、變砂岩及大理岩凸鏡體,是最重要的含銅層位。上與長沖組、下與大營山組均為整合接觸。厚1191米。隸屬於河口岩群。同物異名 岔河組[2]。
變)粒岩為主夾(紅柱)夕線黑雲片岩組合,部分混合岩化較強,形成混合質變粒岩及混合岩。未見底;頂部與上覆。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岩雅岩組 時代 AnD 命名 李兼海等,1994年命名。親營山 岩組關係不清。出露厚444-2217米。
由石英鈉長岩(細碧角斑岩)、片岩、大理岩等組成三個火山-沉積岩旋迴。自下而上分為大營山組、落凼組、長沖組。上與會理群因民組整合接觸;下未見底。出露總厚度為3365-4290米。岩群介紹 四川地質局力馬河隊,1957年命名;張雲...
會理幅,將前述河口組一分為二,下部稱河口組,上部建立通安組;1983年四川前震旦系總結研究時,稱河口組為河口群,並劃分為三個組級單位,自下而上為大營山組、落凼組、長沖組;四川省地礦局(1991)恢復河口組,將前述大營山組等三個組...
、青龍山組(綠汁江組);1983年四川前震旦系總結報告(楊暹和等)將會理群的涵意重新厘定,僅限於原河口組之上的地層,河口組改稱河口群並自下而上分為大營山組,落凼組、長沖組;四川省地礦局(1991)未採用上述方案仍將通安組歸於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