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及成員
大熊座移動星群的恆星都大約在
銀河系的同一個位置,並以大約相同的速度向大約一樣的方向移動,擁有大約一樣的金屬成分,根據理論推算,它們的年齡也大約相同。這些證據向天文學家們證實了他們曾經來自同一個源頭。
根據成員恆星的年齡計算,相信大熊座移動星群曾為一個
疏散星團,大概在5億年前形成於一個原始
星雲中,十分年輕。經過這段漫長的時間之後,成員星體已經分散到約30乘18光年大的範圍內,而中心就離地球80光年遠,因此成為距離
地球最近的
星團狀天體。
大熊座移動星群於1869年被理查·普羅克特發現。他發覺,
北斗七星之中除了
天樞和
搖光外其餘恆星的自行運動都向著
人馬座中的共同一點。不像其他的星座,北斗七星大多由十分有關聯的恆星組成。
其中一些較亮的成員包括:
貫索四(α CrB)、御夫座β(β Aur)、寶瓶座δ(δ Aqr)、天兔座γ(γ Lep)和巨蛇座β(β Ser)。另外被認為是此星群成員的恆星被列在中心恆星和外圍恆星。
星群成員
會否被列入移動星群,指標是恆星在太空的運動路徑。而路徑則可從
自行運動、
視差(或到恆星距離)和
徑向速度測量出來。
依巴谷衛星最近已經大大提高了附近亮星的自行運動和視差數據精確度,從而改善了我們對大熊座移動星群或其他移動星群的研究。[1]
根據依巴谷衛星測量出的距離和
視星等,
絕對星等便能用於估計恆星的年齡。大熊座移動星群的組成恆星都有著約5億年的共同壽命。
中心恆星
大熊座移動星群的中心由14顆恆星組成,其中13顆位於
大熊座,剩下一顆位於隔壁的
獵犬座。
以下列出距離移動星群最近的恆星,除列明外,其餘全部位於大熊座內。
大熊座37(HD 91480)
大熊座β(天璇)(HD 95418)
大熊座γ(天璣)(HD 103287)
大熊座δ(天權)(HD 106591)
HD 109011
HD 110463
大熊座ε(玉衡)(HD 112185)
大熊座78A(HD 113139A)
Gliese 503.2(HD 115043)
大熊座ζ(開陽)A(HD 116656)
大熊座ζ(開陽)B(HD 116657)
大熊座80(輔)(HD 116842)
外圍恆星
另外還有一些恆星被認為是大熊座移動星群的成員,它們廣闊散播在天球上(從
仙王座到
南三角座)。以下只列出由
拜耳命名法或佛氏命名法命名的恆星。
寶瓶座δ(羽林軍二十六)
御夫座β(五車三)
牧夫座ζ(左攝提三)
牧夫座18(亢池四)
鯨魚座χ
巨爵座ζ(翼宿三)
后髮座29
天龍座59(天柱四)
小獅座21(內平二)
天兔座γ(廁三)
顯微鏡座γ
獵戶座χ1(司怪四)
雙魚座89
巨蛇座β(天右五)
巨蛇座τ-6
巨蛇座ω
六分儀座6
金牛座66(天節八)
南三角座ζ
大熊座π1(內階增九)
室女座41
非成員
距離太陽系很近的亮星
天狼星很早就被人認為是此移動星群的一員。不過根據2003年由
Jeremy King等人在克萊門森大學作出的研究,因為天狼星太年輕,不太可能屬於大熊座移動星群。
我們身處的
太陽系位於這個移動星群的外圍,但它並不是成員,因為它比星群要老10倍。
太陽剛好在其2億5千萬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軌道上,而其實4千萬年前太陽離這些星體非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