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長歌1:始皇之死

《大漢長歌1:始皇之死》是2012年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周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漢長歌1:始皇之死
  • 作者:周坤
  • 出版社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2月1日
  • 頁數:255 頁
  • 定價:28 元
  • 開本:32 開
  • ISBN:9787304058968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大漢長歌1:始皇之死》編輯推薦:一部脈動著大漢風骨的學者小說。作者十五年磨一劍,以青史為經,一千多萬字的史料作墨,為大漢立言,為《史記》作傳,展現了一個立體、全景、百科全書式的秦漢
《大漢長歌1:始皇之死》內容簡介:始皇在最後一次巡行的途中暴斃。秦朝到了最嚴峻的時刻,朝野內外,明里暗處,到處閃動著一雙雙仇恨的眼睛……秦始皇屍骨未寒,趙高成功地說服了李斯,順利矯詔,立公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秦二世昏庸殘暴,民間怨聲載道。大澤鄉陳勝順應時勢揭竿而起,揭開了秦末英雄逐鹿的序幕。

圖書目錄

一、母子相依質趙王孫卑賤童年
二、身世撲朔迷離雄略一統六國
三、燕丹質於強秦雪恥尋覓死士
四、曲己厚遇荊軻圖窮匕現刺秦
五、自詡千古一帝焚書再坑儒士
六、求仙蘭池遇刺上天頻仍示警
七、太醫令再診病始皇帝立遺詔
八、閹趙高勸矯詔秦嬴政薨沙丘
九、李斯苟合附逆二世誅戮公子
十、驪山新修陵墓宮室重治阿房
十一、大澤揭竿而起陳涉張楚稱王
十二、郡守彰明反意項梁詐奪會稽

作者簡介

周坤,男,江蘇徐州人。幼時一本《水滸傳》看得如醉如痴,由此樹立起寫書的理想。高中時開始寫中篇古代歷史小說。幾十年來,一直嗜命如書,不求甚解,創作的格律詩、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發表於《散文》等刊物。本世紀初,開始了長篇系列歷史小說《大漢長歌》的醞釀和寫作。在大量歷史資料收集、整理、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寫成了這部氣勢恢宏、內容深刻的巨著《大漢長歌》。

序言

《大漢長歌》系列小說是從秦始皇寫到漢武帝,其中包括漢高祖、呂后等重要歷史人物,書中歷史人物歷久而彌新,小說也力爭達到迄今同類題材的較高水準,希望做到雅俗共賞。筆者十二年磨一劍,其中蒐集的歷史資料上千萬字,才造就了這部作品。
《大漢長歌》計畫十部,第一至四部,從秦始皇第五次巡行到漢高祖還鄉;第五至六部內容為呂后、文景時期;第七到十部主要為漢武帝時代。
本歷史系列小說以《史記》《漢書》中主要歷史事實和進程為依據,總體構想為一部歷史文化小說。
解讀——解讀秦始皇到漢武帝這段中國不可或缺的歷史,希望是真正原汁原味的。
補遺——史料有一定的空缺、矛盾,希望把缺失合理地連綴、貫通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歷史。
再現——本書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法律、藝術、禮儀、習俗、衣飾、飲食、建築、天文、地理、歷數、樂舞、百戲、地域文化等社會的方方面面,而且在每一方面的描寫都力求有獨到之處。
信息——傳遞給大家的信息,應是量大,且是秦漢時代獨有的。進而把全景式的泰漢歷史,把這個時代“特有”的精文化——社會轉型之際,價值迷失,浮躁、萎靡、矯揉、低俗、平庸、虛假、功利、速成等現象甚囂塵上,文化市場缺乏生機和活力,內涵和創造,在新時代的“惡之花”盛開的時候,希望《大漢長歌》有一種文化的力量。希望它是清新剛健的、質感的、厚重的,像那個時代,像那段歷史。
上述五個方面,第一至第三是內容,第四方面通過前三個方面表現出來,最後的文化方面是全書的精神和內涵,也是作者最高的追求。
當然,《大漢長歌》首先是一部小說,筆者希望它寫得耐看。
本書寫作的主要依據是《史記》和《漢書》,七實三虛,但這部小說並不是對史書的簡單解讀和演繹,而是對史書中矛盾和缺失的地方,進行了合理的補充和貫通,使之更加接近歷史的真實。
本書對秦末漢初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主要的歷史人物進行了重新的審視和評價,特別是主要歷史人物。主要歷史人物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沒有爭議的,二是有爭議的,三是沒引起充分重視的。筆者對這些主要歷史人物都進行了重新的審視,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認識和評價。
對歷史和歷史人物重新審視、評價和認識,不是別出心裁地作翻案文章,為翻案而翻案,故作驚人語,而是對史料深度發掘的必然結果。對讀者很熟悉的和對國人影響很大的這段歷史以及歷史人物,筆者力求寫出新意。
本書塑造了一批鮮活的歷史人物。小說中所涉及的人物有二百多人,其中包含十幾個主要歷史人物,他們都不是平面和一覽無餘的,而是生動形象、活靈活現的。對其他一些次要人物,筆者也力爭寫出每個人的特點。在《大漢長歌》中,筆者對秦末漢初的古代戰爭進行了全新的展現和詮釋。對每場戰爭均有不同的寫法,力爭通過突出不同的重點,顯示出這些戰爭的獨一無二的個性,使得項羽、韓信等的軍事才能得以充分展現。通過對秦末和楚漢戰爭的深度發掘,力圖拂去歷史的浮塵,消除傳統的誤解,還項羽一個卓越軍事家的本來面目。
本書通過對諸多獨特細節的描寫,以細節推動情節的發展。在每一章里,通過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法律、習俗、禮儀、天文、地理等諸多細節的描寫,多角度、多層次地再現了秦末漢初這個特定歷史時代人們的衣食住行,增加了小說的文化含量。
為了使小說更好看、耐讀,人物形象更豐滿,筆者還增加了一些正史中沒有記載的人物和事件。這些人物和事件絕不同於戲說,而是基於當時的歷史環境,作出的合理解釋和想像,這些不僅不與歷史的真實相悖,或許還能夠達到更高層次上的真實。這些人物和事件參考了一定數量的野史掌故和民間傳說。這一切都控制在讀者認可的範圍內。
本書為歷史小說,更定位為文化小說。作為文學作品載體,在語言上追求典雅、厚重、含蓄、順暢、優美;作為歷史小說,反映的時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既要保持那個時代的原貌,增加小說的歷史感、厚重感,又不能破壞作品的完整性,造成閱讀的中斷等障礙。在寫作過程中,我力求自己的筆觸與兩千年前的歷史和文化狀況相吻合,因此,本文在一些地方適當加入注釋,希望能方便讀者閱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